名节士所重,当如护睛脑。
立朝与行己,本末要可考。
【注释】
和泉守:地名,即今日本爱媛县。
王龟龄:字子寿,号巢云,唐末宰相王铎之子,官至中书舍人、和泉守。
护睛脑:指保护眼睛,以免被尘埃等污染,喻指保护自己的清名节操。
立朝与行己:指在朝廷任职和日常行为。
本末:事物的主次关系。
考:考核。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眼着(眼镜)这一物品来表现人的品德修养。
首句“名节士所重”,点出主题——眼着对于名节之士的重要性。“护睛脑”则说明眼着的用途,是保护眼睛免受尘埃污染,以维护自己的清名节操。这两句把眼着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质的标尺,突出了眼着对于名节之士的重要价值。
次句“当如护睛脑”,进一步强调眼着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护睛脑”不仅是对前句的具体化,更是一种比喻,将眼着比作保护自己清白节操的工具。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眼着的价值所在。
第三句“立朝与行己”,则是从个人角度来阐述眼着的重要性。这句中的“立朝”是指为官从政,“行己”则是指日常生活行为。作者认为,无论在何种场合,都应保持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这也正是眼着所承担的使命。
最后一句“本末要可考”,是全诗的总结。这里的“本末”指的是事物的根本和次要部分。作者强调,眼着的用途虽小,但其对于人的品德修养的影响却至关重要。一个有良好眼着的人,其品行必定值得信赖,其行为必定值得尊敬。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眼着的选择和使用,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眼着的赞美之情。作者通过对眼着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名节之士对于人品的重视。同时,诗人还提醒我们要注意眼着的保养和使用,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能给人以启示,值得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