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鸣其禽,其鸣维何。
有怀其人,我心靡他。
禽其鸣矣,惟其丑矣。
我之怀矣,惟其友矣。
惟动有几,万变形之。
视听与言,难遏者私。
孰爱于母,惟善其善。
孰友于兄弟,我独终鲜。
有水涓涓,石凿凿兮。
日湔月濯,成此圆洁兮。
有泽其涸,有山其落。
有木而桷,则以其斫。
静观物理,式感我思。
有风凄兮,吹我裳衣。
春花粲兮,两山之间。
谁与我适,觞咏以还。
日升于东,月生于西。
惟神之驰,曾莫知所之。
莫克匪己,莫玩匪理。
有怀于是,不知子之所止。

【诗句翻译】

有鸣其禽,其鸣维何。有怀其人,我心靡他。禽兽鸣叫,只是声音丑恶。我思念朋友,只是朋友是知己。

唯动有几,万变形之。视听与言,难遏者私。谁爱于母,惟善其善。孰友于兄弟,我独终鲜。

有水涓涓,石凿凿兮。日湔月濯,成此圆洁兮。有泽其涸,有山其落。有木而桷,则以其斫。

静观物理,式感我思。有风凄兮,吹我裳衣。春花粲兮,两山之间。谁与我适,觞咏以还。

日升于东,月生于西。惟神之驰,曾莫知所之。莫克匪己,莫玩匪理。有怀于兹,不知子之所止。

【注释解析】

  1. “有鸣其禽,其鸣维何”:这句诗描述的是禽鸟的叫声,询问其叫声的含义或特点。
  2. “有怀其人,我心靡他”:表达了对某个人的深切怀念,但这份情感并没有转移或影响到其他事物或人。
  3. “禽其鸣矣,惟其丑矣”:这里通过“禽”和“丑”两个字的使用,暗示了禽鸟叫声的不悦耳或令人反感的特点。
  4. “我之怀矣,惟其友矣”:这里的“友”指的是亲近的朋友或知己,强调了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5. “惟动有几,万变形之”:这里讨论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无穷无尽。
  6. “视听与言,难遏者私”:指出视听言语等自然现象虽然客观存在,但往往受到主观感受的影响。
  7. “孰爱于母,惟善其善”:这里用“孰爱于母”来反衬“惟善其善”,即只有真正善良的人才能理解并珍惜善良。
  8. “孰友于兄弟,我独终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兄弟中的孤独感,可能因为兄弟之间的误解或疏远。
  9. “有水涓涓,石凿凿兮”:描述了水流的细腻与岩石的稳固。
  10. “日湔月濯,成此圆洁兮”:用水清洗石头后使其变得光滑明亮,形象地描绘了清澈的溪流或水面。
  11. “有泽其涸,有山其落”:描述了湖泊干涸和山脉崩落的景象,反映了自然的无常和破坏性。
  12. “有木而桷,则以其斫”:这里使用“桷”字,是指建筑中使用的方形木梁。
  13. “静观物理,式感我思”: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14. “有风凄兮,吹我裳衣”:风的冷冽吹拂着诗人的衣服,象征着环境的严酷或内心的凄凉。
  15. “春花粲兮,两山之间”:春天时花朵盛开的景象,在两座山峰间尤为显眼。
  16. “谁与我适,觞咏以还”:表达了诗人邀请他人一同饮酒作乐的愿望。
  17. “日升于东,月生于西”:描写了太阳升起和月亮升起的自然景象。
  18. “惟神之驰,曾莫知所之”:这里的“神之驰”可能指的是精神或心灵的飘忽不定。
  19. “莫克匪己,莫玩匪理”:强调了坚持自我和遵循道理的重要性。
  20. “有怀于是,不知子之所止”:表达了诗人对某个地方或某人的深深思念,但无法得知对方具体的位置或情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自然界中鸟类、水体、岩石、树木等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鸟儿的鸣叫、水的流动、岩石的坚固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