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碑万山脚,骑马习池头。
元凯亦过虑,山公聊自谋。
青烟鹿门净,黄竹凤林秋。
兴废不可问,登临徒百忧。

注释:沉碑万山脚,骑马习池头。

元凯亦过虑,山公聊自谋。

青烟鹿门净,黄竹凤林秋。

兴废不可问,登临徒百忧。

译文:

我站在深深的碑石之下,眺望着万山脚下的道路,骑上马在池头练习骑行。

元凯也有过虑,而山公只是在闲聊中自寻乐趣。

青烟袅袅升起,仿佛把整个鹿门都染成了一片清净的青色;黄竹翠绿欲滴,凤林中的秋天已经来临。

国家的兴亡不再值得询问,只有登上高处才能看到这无尽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送别的诗。首联写景,二联议论,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首联写景,“沉碑万山脚,骑马习池头。”这里诗人以自己的视角来描绘一幅画面,他站在深深的碑石之下,眺望着万山脚下的道路,骑上马在池头练习骑行。这里的“沉碑”既指眼前的万山,也暗含了历史的沧桑。诗人以“沉碑”来形容万山,既表现了他对万山的感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的理解。“沉碑”,即深深地刻有文字的石头,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厚重。“万山”,则是指那些连绵不断的山脉,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站在这样的万山之脚下,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联议论,“元凯亦过虑,山公聊自谋。”这里诗人借用了曹操和山涛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曹操曾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被后人传颂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令天下人负我”的警句。而山涛却曾经说过:“我辈共事,当如兄弟一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这里的“过虑”指的是过度的忧虑,而“聊自谋”则表示了一种轻松的态度。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人生态度的理解和认同。

颈联写景,“青烟鹿门净,黄竹凤林秋。”这是诗人眼中的鹿门山和凤林。鹿门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峰,山上常年弥漫着淡淡的云雾,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而凤林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那里生长着茂盛的竹子,金黄的竹子在阳光下摇曳生姿,仿佛凤凰展翅翱翔于林间。这些美丽的景色给诗人带来了一种愉悦的心情,使他不禁想起古人的诗句,感叹道:“兴废不可问,登临徒百忧。”这里的“兴废”指的是国家或民族的兴衰,而“登临”则是指登山游览。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或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尾联“兴废不可问,登临徒百忧。”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面对人生的兴衰和得失,我们往往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就像登高远眺一样,我们可以俯瞰整个世界,但同时也可能陷入无尽的忧虑之中。这首诗虽然只是简短几句话,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美好和无常,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当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