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馀天色更清明,野店忽闻鸡一声。
地里山川从禹画,人情风俗近燕京。
渔阳父老尚垂涕,燕颔将军谁请缨。
容覆不分南与北,方知圣德与天平。
注释:
过虎北口始闻鸡:从虎北口出发,才第一次听到了鸡鸣声。
雪馀天色更清明:雪后天气更加清朗。
野店忽闻鸡一声:在郊外的旅店里,忽然听到了一声鸡叫。
地里山川从禹画:指中国境内的地形地貌是大禹当年治水的功绩。
人情风俗近燕京:指中原地区的人情世态与京都(指北京)相类似。
渔阳父老尚垂涕:渔阳一带的父老乡亲们还在流泪哭泣。
燕颔将军谁请缨:燕地(今河北、辽宁一带)的将领们,有谁能请求为国出征?
容覆不分南与北:形容诗人自己身处南方,却能想到北方人民的处境。
方知圣德与天平:才明白了圣明的皇帝和上天是一样的公正无私。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由虎北口出发,才第一次听到了鸡鸣,并由此联想起家乡中原地区;接着以中原的人情风俗与京都相似,说明此地的百姓生活安定;再写渔阳父老仍在为战事忧心忡忡,而北方的将领们却没有人出来请缨杀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人民痛苦的深切同情。最后两句则以“方知圣德与天平”一句,表明诗人自己虽身居南方,也时刻关心着北方人民的疾苦,并由此联想到朝廷的圣明,认为国家的安定与皇帝的圣明是一致的。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的向往和对统治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