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帽筇枝鬓发苍,笑谈中夜共寒缸。
诸人不用称居士,我是彭公不姓庞。

【注释】

纱帽:僧帽。筇枝:竹杖。

彭公:唐彭泽(719-745)字潜之,唐肃宗时为刺史,以直谏闻名,因被贬至彭泽任上,故称彭公。“彭公”是借指佛印禅师。

庞居士:指庞德公。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高僧,他与佛印禅师夜坐,谈论佛法,十分投机,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写出。但是从他们的神态和谈吐,可以看出他们对佛理的理解和领悟,对世事的超脱与淡泊。诗中所表现的,是一种闲适、恬淡的境界。

这首诗的大意是:纱帽僧帽,筇枝竹杖,鬓发花白,笑谈间,寒缸共饮。诸人不必称我为居士,我是彭公,不姓庞。

首句“纱帽筇枝鬓发苍”,描绘出一个和尚的形象:戴着纱帽,拄着筇枝,鬓发已经花白,形象鲜明生动。纱帽、筇枝是出家人的标志物,僧人常常戴着纱帽,用筇枝挑水或打坐修行。而僧帽又常常与僧人头上的白发相联系,所以“纱帽”“鬓发苍”三字,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一个老僧的形象。颔联“笑谈中夜共寒缸”进一步渲染了这个老僧的形象:他与佛印禅师在深夜里畅谈佛法,两人都喝得醉醺醺的了。颈联“诸人不用称居士,我是彭公不姓庞”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性格。“诸人”“我”二字,一前一后,一主一宾,形成对比,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最后一句“彭公”是借用古人彭泽的名号,意即我是彭泽(彭公)。“彭公”在这里是暗指佛印禅师,因为佛印禅师曾经写过一首诗:“我本彭泽老住持。”这里的“彭公”是借用禅师之名号,既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又表现出他对禅学的精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