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入红莲幕,来仪振鹭庭。
文词元润泽,才力更精灵。
须作晚成器,拟看新发硎。
彩衣长暇日,多聚读书萤。
若见焦山老,相烦为寄声。
别来头上雪,添得一千茎。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与译文:
- 去入红莲幕,来仪振鹭庭。
- “红莲幕”:指红色的荷花或莲花幕,象征纯洁或美丽。
- “来仪振鹭庭”:意为归来时仪态翩翩如同振翅飞翔的白鹭,形容人归来时的风采。
- 文词元润泽,才力更精灵。
- “文词”:文学才华。
- “元润泽”:原本滋润、充满智慧。
- “才力”:才能和力量。
- “精灵”:聪明而灵活。
- 须作晚成器,拟看新发硎。
- “晚成器”:比喻在较晚的时候才能显示出才华。
- “新发硎”:新的磨刀石,比喻刚出茅庐,未经世事的青年才俊。
- 彩衣长暇日,多聚读书萤。
- “彩衣”:华丽的衣服,可能是指节日或庆典场合。
- “暇日”:空闲的时间。
- “读书萤”:指利用夜晚的微弱光线学习,萤火虫的光可以照亮书本,象征勤奋读书。
- 若见焦山老,相烦为寄声。
- “焦山”:地名,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曾居住的地方。
- “老”:年迈的人。
- “为寄声”:为了传递消息。
- 别来头上雪,添得一千茎。
- “头上雪”:形容头发上积满了白雪(可能是指冬天),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 “一千茎”:数量词,一千是虚数,表示很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墨客的形象,他经历了从繁华到寂静的过程,最终回归简朴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文词元润泽”和“才力更精灵”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才华和智慧的珍视;“晚成器”和“新发硎”则反映了他认识到自己的成熟和才能需要时间积累的观点。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勤学不倦的精神风貌。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蕴含了对人生、时间和学问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