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寄山巅,屹屹与云齐。
登临览昭旷,感慨发悲悽。
西顾隆中庐,北睨汉阴畦。
愿言脱樊笼,超然此幽栖。
【注释】
谷隐寺:指位于四川成都郊外的昭觉寺。昭觉寺是唐代著名佛教禅宗寺院,以“谷隐”而得名,故称“谷隐寺”。
楼台寄山巅:指诗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远眺远方的山巅。
屹屹:高耸的样子。与云齐:意谓楼台高耸入云。
登临览昭旷:登上高处,放眼望去,看到一片辽阔的景象。昭旷,宽广明亮。
感慨发悲悽:因看到广阔的景色而感到悲伤。
西顾隆中庐:向西望见诸葛亮当年居住的地方。隆中庐,即草庐,在湖北襄阳西南,三国时刘备曾在此与诸葛亮结为朋友。
北睨汉阴畦:向北眺望汉朝时的陵墓,汉阴,指汉水之北;畦,田间的行列。
愿言脱樊笼:表示摆脱束缚的愿望。樊笼,这里指封建礼教和世俗偏见等束缚。
超然此幽栖:指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
赏析:
诗题《谷隐寺》点明全篇所描绘的是一幅寺庙图。首联两句写景,写楼台高耸入云,诗人凭栏远眺,视野开阔,心胸豁达。颔联两句写登临览胜,诗人看到广袤无垠的大好河山,不由感慨万千,悲凄万分。颈联两句写远望,诗人遥想昔日友人诸葛亮隐居之处,又想到自己如今已脱离樊笼,归隐于此。尾联两句抒情,诗人渴望摆脱俗世的羁绊,过上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雅生活。整首诗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