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势不齐,譬若西与东。
在阴有鸣鹤,渐陆见飞鸿。
禹稷颜回道,下惠伯夷风。
故彼孺子者,亦庶与古同。

注释:

  1. 出处势不齐,譬若西与东。
    译文:
    出处形势不同,就像西边和东边一样。
    关键词:出处,势不齐,比喻,西与东。
    赏析:
    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性。出处势不齐,指东西方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路径不同,就像西边和东边一样。比喻喻体是西与东,喻体是出处势不齐,通过比喻表达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2. 在阴有鸣鹤,渐陆见飞鸿。
    译文:
    在山的阴影里有鸣叫的鹤,逐渐登上陆地可以看到飞翔的鸿雁。
    关键词:在阴,鸣鹤,渐陆,见飞鸿。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鸣鹤和飞鸿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在山的阴影里鸣叫的鹤,象征着宁静和祥和的氛围;逐渐登上陆地看到的飞翔的鸿雁,象征着自由和宽广的视野。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 禹稷颜回道,下惠伯夷风。
    译文:
    禹王、稷神、颜回之道,都是天下人推崇的美德。
    关键词:禹稷,颜回,道,下惠,伯夷,风。
    赏析:
    这句诗强调了禹王、稷神、颜回等人的道德品质,以及他们所倡导的美德。禹王治水有功于民,稷神教民耕种,颜回注重修身养性。这些人物都是人们敬仰的对象,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被视为楷模。同时,也提到了“下惠”(施舍恩惠)和“伯夷”(高洁廉洁)等美德,这些都是人们所追求的品质。
  4. 故彼孺子者,亦庶与古同。
    译文:
    所以那个小孩啊,也能和古人一样。
    关键词:孺子,庶与,古同。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个小孩的期望和祝愿。他认为那个小孩具有与古人相似的品质,能够继承和传承古代的优良传统。诗人希望那个小孩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