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策翳然林水间,萧疏神韵淡风烟。
沧浪亭畔各分手,杜宇声中恰一年。
自昔风人裁一骨,于今扪膝亦么弦。
试看堂上百千海,馀子浮沤却未全。

【注释】

支策翳然林水间:支起的竹简,覆盖在茂密的树林和清冽的水气之间。支策是古人写字时使用的简木,这里泛指文稿。

萧疏神韵淡风烟:形容诗文中蕴含着淡淡的自然气息和风烟般的神韵。

沧浪亭畔各分手:在沧浪亭的旁边分别了。沧浪亭位于苏州市拙政园内,是苏州著名的园林之一,这里借指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杜宇声中恰一年:杜宇即杜鹃,相传为蜀王望帝之魂所化,常鸣于悲啼之中,此处借指作者对逝去的时光的感叹。

自昔风人裁一骨:自古以来,诗人都以他们独特的风格和骨力来裁制文章,这里比喻诗人的创作特点。

扪膝亦么弦:扪膝即摸膝,这里形容诗人创作时的专注和投入。

试看堂上百千海:试着看一看那堂上摆放的无数书籍,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

馀子浮沤却未全:剩下的那些浮沫如同未完全消散的泡沫,这里比喻其他诗人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探索。

“支策翳然林水间,萧疏神韵淡风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景致图。支策是指文人书写时所用的竹简,它被覆盖在茂密的树林和清澈的水面之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萧疏神韵淡风烟”这样的描述,传达出诗文中所蕴含的淡淡自然气息和风烟般的神韵,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笔下的那份清雅。

“沧浪亭畔各分手,杜宇声中恰一年。”这两句则转向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情感。在沧浪亭的旁边,诗人与友人各自挥手告别,此时耳边传来了杜宇鸟的啼鸣声,仿佛在诉说着一年的光阴荏苒。这里的“沧浪亭畔”和“杜宇声中”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

“自昔风人裁一骨,于今扪膝亦么弦。”这两句则是对诗歌创作特点的探讨。诗人认为自古以来,诗人都以他们独特的风格和骨力来裁制文章,如今自己也在摸着膝盖创作诗歌,尽管已经年迈,但依然保持着那份执着和专注。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坚守,也暗示了他对其他诗人作品的尊重和借鉴。

“试看堂上百千海,馀子浮沤却未全。”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主题。诗人试图通过展示堂上摆放的无数书籍,来表达他对知识海洋的敬畏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他也意识到其他诗人的作品就像未完全消散的泡沫一样,还有很多可以学习和提升的空间。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开阔,既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也有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