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胪唱下彤墀,名压人头似牧之。
风动鳣堂昭武日,化行雉径敬亭时。
曾无簪笔朝端用,何以修文地下为。
我老不堪供执绋,独将双泪逗瑶卮。
【注释】
彤墀:宫殿台阶。牧之:指唐德宗李适,曾任宰相。
敬亭:地名,在安徽宣城一带。
簪笔:插在官帽上的笔。朝端:朝廷之上。
修文:指学问修养。地下为:死后的安葬之地。执绋(fú):拉着丧车的绳索,这里代指丧事。
双泪:流泪的眼睛。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周判院的悼念。
前四句写周判院生前的才学及名望。“胪唱下彤墀”一句,意谓周在科举考试时,名高天下,如同唐代的裴度、韩愈等一样。“名压人头似牧之”一句,意谓他的名声压倒了众人,就像汉代的张敞一样。这两句诗,突出了周才华出众,名冠天下。“风动鳣堂昭武日,化行雉径敬亭时。”二句,写其一生的政绩。“风动鳣堂”一句,意谓他当官时,如龙入水中般神速。“化行雉径”一句,意谓他在民间时,如凤鸣于野般祥和。后二句,写周的为人。“曾无簪笔朝端用,何以修文地下为”,二句,意谓他曾在朝廷中任要职,但并未用到,如今却只能以修文来终其一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周的惋惜之情。“我老不堪供执绋(lēi),独将双泪逗瑶卮。”最后两句,写自己与周的交往。“我老不堪供执绋”,意谓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参加他的葬礼。“独将双泪逗瑶卮”,二句,意谓自己独自流泪,把酒当泪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能送别知己好友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全诗语言朴实,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之情。
此诗是一首悼诗,通过对周判院生前的才学及名望、政绩以及为人等方面的描写,表达对周的追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