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月枝横淮海初,水曹句法到西湖。
横枝影瘦池清浅,奇绝何人作画图。
【注释】
何逊(469-518):南朝梁文学家,诗人,字孔璋,东海郡兰陵县(今江苏常熟)人。出身寒微,少好学,善属文,为当时所重,曾任尚书殿下省正员郎,世称何郎,有《何水部集》。
林和靖:北宋初著名隐士,号“和靖先生”,公元726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卒于公元783年。他一生清贫,以读书、吟诗自娱,与梅竹为伴,不问世事,后人称他为“梅妻鹤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形容梅花的枝干在水边疏落而横斜,水清可见梅影。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把诗题“却月”作为画面的主题,以写梅为题材。诗中用“横枝”“疏影”“清浅”等词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寄托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江边的一株梅花树后,即兴写下的一首咏梅词。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描绘手法,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美丽而清幽的画面。
首句“却月枝横淮海初”,诗人首先描绘出一株梅花树在淮海之滨的景象。“却月”一词,既点明了梅花树的特点,又暗示了它所处的环境。接着,诗人又通过“水曹句法到西湖”这一句子,将梅花与西湖联系起来,展现了一幅山水相映、景色宜人的画卷。
第二句“水曹句法到西湖”中的“水曹句法”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们常常借助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在这里,诗人用“水曹句法”来形容梅花与西湖之间的联系,既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又展现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第三句“横枝影瘦池清浅”,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梅花与水池之间的相互映衬之美。其中“横枝影”指的是梅花树枝横斜的影子;“瘦”则是指树枝的形态;“池清浅”则描述了水池的清澈见底。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令人陶醉其中。
最后一句“奇绝何人作画图”,诗人以赞叹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他认为这样的画图非同寻常,无人能及,足以让人为之倾倒。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枝叶横斜、疏影婆娑以及清浅的池水之景,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自然世界。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摹,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