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偃息处,之问读书室。
茅轩规昔人,聊可容吾膝。
幽芳秀垣曲,翠筱蓊檐隙。
松窗炯虚明,荆篱互疏密。
淡月晓窥几,候虫夕鸣壁。
诗书后前陈,图史左右秩。
遐览到三五,旁搜及坚白。
一语偶有得,寸心欣自适。
轮奂非所慕,兹焉颇放逸。
渊明傥来过,真趣会能识。

【注释】

  1. 安仁:指东汉人张衡,字平子,号安仁。
  2. 之问:指南朝梁诗人王籍,字仲文。
  3. 茅轩:指茅屋,轩是古代的一种高大的房子。
  4. 松窗:指松木作的窗户,炯:明亮。
  5. 荆篱:指荆条编成的篱笆。
  6. 三五:古人以数字表示月亮的变化,三五即十五月圆之夜。
  7.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傥来过:偶然来临。
  8. 真趣:真实、真切的情趣。

【赏析】
这是一首仿古体诗,模仿唐代诗人沈约的风格和形式进行创作。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

首句“近结茅屋数椽以可赋轩揭取子美可以赋新诗之义”,表达了作者想要在简朴的环境中寻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接着,作者通过对安仁、之问等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第二句“安仁偃息处,之问读书室”,描述了两位古人的生活场景,暗示了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第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如“幽芳秀垣曲,翠筱蓊檐隙”等,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些描写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诗的中间部分,“轮奂非所慕,兹焉颇放逸”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奢华生活的不屑一顾和对自然生活的欣赏。他认为,真正的生活应该是简单而真实的,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华丽和虚荣。

最后两句“渊明傥来过,真趣会能识”则引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达出他对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情怀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这也体现了他自己对真趣的追求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