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前湘水春,春烟愁杀渡湘人。
人随归雁去无迹,水远山长歌又新。
【注释】
黄陵庙:相传舜帝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今湖南零陵县西),后人立庙祀之。湘水:即潇水,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经全州、道县、双牌、冷水滩等地入洞庭湖。
春烟:春天的雾霭。愁杀:愁煞,使……愁死了。
归雁:指雁群。
无迹:没有踪迹,指飞走或消失。
山长:山远。
歌又新:歌声又响起。
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七言长篇歌行体诗。此诗运用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和多变的手法,抒写真挚动人的爱情和富于悲剧性的离愁,创造出一个寥廓、幽深、迷蒙的春江月夜的境界,抒写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此诗以满月为线索贯穿全篇,写月而兼写花。“花”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象征了美好而又渺茫的希望。诗人从月出写到月落,由月夜的静谧写到月下江花的繁茂,在自然美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致,使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优美的意境。
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写春江月夜的广阔景象,波平如镜。“春江潮水连海平”一句不仅写出江水的浩瀚无边,还表现出春江潮水的涨势;同时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茫茫的大海,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次句“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绘的是皓月当空,潮水涌起的画面。这里的明月与潮水相互呼应,相互生辉;同时明月也与大海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三、四两句,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月光照耀下江面上的景物变化。“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是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