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岁岁满江干,将师诛求盍少宽。
未得三军如挟纩,凭谁数处护风寒。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文天祥的《大江》,是他在临安(今浙江杭州)被俘期间所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烽火连年,大江之畔,烽烟弥漫,岁月流转,战火不断。诗人以此表达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将师诛求,将帅征讨之时,往往需要士兵为国捐躯,诗人对此表示同情。他希望将军在征讨之时能稍微宽容一些,减少士兵的苦难。

三军如挟纩,三军士兵,意指士兵,诗人用“如挟纩”来形容他们的心情,仿佛抱着温暖的毯子一样温暖。然而,士兵们仍然未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和保护。诗人对此感到忧虑,希望能有更多的地方能够为他们提供保护。

凭谁数处护风寒,谁能保护这些士兵免受寒冷侵袭?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些为国家而战的士兵,给予他们应有的保护和关怀。

赏析:
这首诗以大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对烽火、将师、三军等关键词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士兵的同情和关爱,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待遇。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让人深思历史与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