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如赪玉碧矑寒,散发垂腰槲叶干。
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大茅君》。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面如赪玉碧矑寒,散发垂腰槲叶干。
  • “面如赪玉”形容面容红润如同红玉石一样,这里指的是大茅君的面色红润。
  • “散发垂腰”是指大茅君的头发散乱地垂在腰际,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他自然、不拘小节的形象。
  • “槲叶干”指的是秋天的树叶已经干枯,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大茅君所处的季节和环境。
  1. 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
  • “不向大茅峰顶见”意味着大茅君并不常出现在大茅峰顶上,可能是因为他喜欢隐逸的生活。
  • “时人多作伏羲看”则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大茅君常常被比作古代的伏羲氏,这是因为伏羲氏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位重要的先哲和创世神。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茅君独特的个性和风采。诗中的“面如赪玉碧矑寒,散发垂腰槲叶干”两句,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将大茅君描绘得既自然又具有神秘感。而“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两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大茅君与中国古代的伏羲相联系,使得他的人格魅力更加丰富和独特。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展示了大茅君的自然风貌,又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