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昔遭前政,忠精不少衰。
立谈廷争地,上疏里居时。
意气南山在,名声北斗垂。
心知不亡者,送往得无悲。
【注释】
- 公:对李泰发的敬称。前政:《唐史》本传称:“(李泰发)累迁中书舍人,知制诰。时宰相姚元崇、宋璟等皆以直言见忤,而泰发独与姚善,故姚、宋恶之。姚为吏部侍郎,出泰发为相王府参军。后姚为御史大夫,乃奏贬其官。会姚疾甚,太子监国,召为谏议大夫,俄又出泰发为参军事。”忠精:忠诚耿直。
- 立谈:立谈之间,谓极短时间内。
- 意气南山在: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南山,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县东南。
- 名声北斗垂:声名显赫,如北斗高悬。北斗,星名。古人以为斗柄所指方向是南北方位,所以称“斗”或“北辰”。
- 心知不亡者:意思是自己知道没有死亡的一天。
【赏析】
《挽李泰发参政三首》,这是诗人在永徽四年(653)被贬为台州刺史时写的一组挽诗。李泰发因直言劝谏得罪了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姚元崇和宋瞡而被贬,诗人对此表示哀悼,希望他不要悲伤。这首诗就是表达了诗人对李泰发遭遇不幸的同情之情。
第一首是悼念李泰发。首句点明李泰发曾遭贬谪,但忠贞不移。次句说李泰发虽然被朝廷贬谪,但他仍然能迅速应对,从容应对。第三句写李泰发仍关心国家大事,上疏论事。末句写李泰发胸怀壮志,有如南山般屹立不倒。第四首是安慰李泰发。首句写李泰发曾遭贬,但依然豪情满怀。次句说李泰发虽然被朝廷贬谪,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末句写李泰发心怀壮志,不会因为自己的失意就放弃自己的理想。
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既表现了诗人对李泰发遭遇不幸的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李泰发不屈不挠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