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高义绝陈雷,别我姑胥首重回。
书迹横斜良足喜,讣音曲折可胜哀。
定知泡影垂垂尽,故傍江湖得得来。
俗眼看公终未是,无生灭处咏归哉。

【注释】

1、郑禹功:郑玄,字子真,东汉末年经学家。公元207年避乱江夏(今湖北云梦),与友人在江边话别,赋《挽诗》以赠之。

2、高义绝陈雷:高义,指深厚的道义,绝陈雷,指断绝世俗的荣辱毁誉。

3、姑胥首重回:我与你分别时,你已回到故乡姑胥(今江苏苏州)了。

4、书迹横斜良足喜:你书写的诗文,虽然有些潦草,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这是真情流露的结果。

5、讣音曲折可胜哀:你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曲折迂回的悲凉声音,让人不胜悲哀。

6、定知泡影垂垂尽 定知:必定知道。泡影:佛家语,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7、故傍江湖得得来:所以我只好到江湖上漂泊,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8、俗眼看公终未是 俗眼:庸俗的眼光,指世俗之人的眼光。

9、无生灭处咏归哉 无生灭:佛教语,指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咏归哉,表示吟诵归家的诗句,这里表示归家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郑玄对好友徐稚的挽词。郑玄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曾为官至尚书郎、东观祭酒等职。公元207年,他避乱江夏,在江岸和徐稚作别。徐稚是汉代著名的隐士,他一生清贫,不慕荣利,与世无争。徐稚于建安中卒,时年七十岁。《文选》卷五十五收有徐孺子碑。此篇就是郑玄为徐稚写的挽词。

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从“郑公高义绝陈雷”起,写徐稚高尚的气节,以及他与世俗隔绝的情形。第二段从“书迹横斜良足喜”起,写徐稚书信写得潦草,却足以使人喜悦。第三段从“定知泡影垂垂尽”起,写徐稚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令人不胜悲哀,同时也表明自己只能像徐稚一样过流亡生活。

此诗用典精当,含蓄隽永。前二句写徐稚与世隔绝,不与世人交往。后二句写徐稚书信潦草,却足以使人高兴,因为他的真诚之心已经表达出来了。最后两句写徐稚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令人不胜悲哀,同时也表明自己只能像徐稚一样过流亡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