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却得鱼,击鲜日日向斋盂。
可怜钩挂濠梁上,大胜冯欢每食无。
【注释】
木鱼:佛教僧人用来敲击的木制器具。成:成就,完成。缘木求鱼:比喻方法不对头,达不到目的。却得鱼:指偶然得到好处。击鲜日日向斋盂:指每天敲着木鱼念经,斋戒的日子。濠梁上:比喻没有危险的地方。冯欢:人名。每食无(wú):没有多余的食物可以分享。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木鱼、钓竿和大鱼三个事物作比,来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首联写“缘木求鱼”,喻指做事情不能单靠主观想象,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目的。
颔联以“击鲜日日”来比喻“斋戒的日子”,“向斋盂”则表明了作者的虔诚心态。
末联通过比喻,指出了人们应当怎样对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对于行善的人应给予奖赏;对于行恶的人则要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就会“每食无”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