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许觅丘壑,不专在山林。
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
只今谢幼舆,超然抱遐心。
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
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
不用一再鼓,山高水深深。
诗句释义
首句:何许觅丘壑,不专在山林。
- 何许:何处,哪里;
- 觅:寻找;
- 丘壑:指山水自然风光;
- 山林:指幽静的山林景色。
- 赏析:诗人在问自己,究竟在哪里可以找到像山峦、溪流这样美丽的自然风光呢?他不认为只有深山老林才是最好的选择。
次句: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
- 胸次:心胸,指人的内心世界;
- 傥:或许;
- 萧散:形容心情轻松、不拘束;
- 市朝:指热闹的市集和朝廷;
- 赏析:即使人的心灵如旷野般自由奔放(心胸开阔),但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幽寻)。
第三句:只今谢幼舆,超然抱遐心。
- 只今:如今;
- 谢幼舆:指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为“二谢”;
- 赏析:如今的谢安,超然物外,抱着对遥远事物的追求。这里可能是指谢安在政治或艺术上的超然态度。
第四句: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
- 俯仰:即低头抬头间,形容时间虽短而意犹未尽的感觉;
- 赏析:即使是短暂的时刻,也能得到乐趣和满足。诗人通过这一表达来强调时间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珍贵。
第五句: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
- 夔旷:传说中擅长弹奏《清角》的人,夔是地名,旷是其名,此处借指音乐高手;
- 赏析:我虽然不是那位能够弹奏高妙乐曲的夔旷,但我也能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这一句表现了即便不是顶尖的音乐大师,普通人也能体会到美的存在。
第六句:不用一再鼓,山高水深深。
- 赏析:不需要多次敲击才能感受到山的高大和水的深邃。这里的“鼓”比喻为听觉,强调通过感官直接体验自然的宏伟与深邃。
译文
在何地可以寻求到那山的秀丽和水的潺潺?不局限于深山之中。
我的内心也许有些松散,但市井之中也有我寻求的幽静。
现在谢幼舆,超然物外,怀抱着对遥远事物的兴趣。
无论是什么时候,我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与趣味,并不需要每天去登临高处。
我虽然没有像夔旷那样擅长弹奏音乐,但我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无需多次敲打,就能感受到山的雄伟和水的深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首句就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深思。第二句和第三句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态度。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最后两句则以音乐为例,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