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郎专一溪,万事俱不理。
胡为堕我相,名字出奇诡。
山林轩冕欤,等是寄焉耳。
程公榜亭意,道眼深照此。
端居亦偶然,小出聊复尔。
宣城幻事了,却梦归故里。
结庐澄潭上,尽室清镜里。
木阴凉夏簟,荷气馥秋水。
遥岑招不来,为我列窗几。
昔吾与今吾,念念如脱屣。
心期次山外,人要安石起。
公勿赋远游,行应去天咫。
这首诗是程伯禹在给事漫吾亭所作,表达了他的隐居生活和对官场的淡泊。全诗分为四段,第一段描述了程伯禹的隐居生活;第二段描述了他对待名利的态度;第三段描绘了他的生活环境;第四段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解析】
- 首联:“漫郎专一溪,万事俱不理。”
- “漫郎”:指程伯禹,此处用“漫”字形容其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 “专一溪”:指专注于溪流,表示他专注于自然与内心世界的修行。
- “万事俱不理”:表示他对外界事务的忽略,专注于个人的精神世界。
- 颔联:“胡为堕我相,名字出奇诡。”
- “胡为”:疑问词,表达疑惑。
- “堕我相”:指因名声而受到世俗的影响或干扰。
- “名字出奇诡”:说明他的名字虽然出名但并不符合世俗的常规标准。
- 颈联:“山林轩冕欤,等是寄焉耳。”
- “山林轩冕”:意指隐居山林、享受朝廷官员的待遇。
- “等是寄焉耳”:表示他虽然享有山林和官职的待遇,但这些只是暂时的,并非他所追求的目标。
- 尾联:“结庐澄潭上,尽室清镜里。”
- “结庐”:建造房屋,此处指隐居。
- “澄潭上”:指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 “清镜里”:比喻心灵纯净如明镜,没有世俗的杂念。
- 末联:“心期次山外,人要安石起。”
- “次山”:《汉书·贾谊传》:“天下有变,各思次舍”,后以“次山”指退隐之地。
- “安石”: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
- “心期”:意为内心的期望或目标。
- “人要安石起”:表达作者希望他人能够像苏轼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赏析:
整首诗表达了程伯禹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坚持。他选择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远离名利场的纷扰,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尽管他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名气,但他并不因此受到世俗的干扰,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清净。同时,他也期待他人能够效仿他的生活方式,过一种简单而有意义的生活。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