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空云散净如银,石磴层层接九宸。
翠竹影摇湘浦夜,碧桃香蔼武陵春。
但看此日烧丹灶,不见当年驾鹤人。
游遍瑶池归去晚,一声长啸月华新。
【注释】
- 游王母冈:指游览王母娘娘的瑶池。瑶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
- 冈空云散净如银:指登上王母峰后,看到天空中的白云飘散,像银子一样洁白纯净。
- 石磴层层接九宸:石阶一条条地延伸到天际,仿佛是通往九天之上的台阶。九宸,指帝王。
- 翠竹影摇湘浦夜:指夜晚的竹林影子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像是在为夜色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丽。
- 碧桃香蔼武陵春:指春天里,桃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宛如一位美丽的女子,让人陶醉其中。
- 但看此日烧丹灶:指今天还在烧制仙丹。丹,指炼成的丹药,古代认为能使人长生不老。
- 不见当年驾鹤人:指再也看不见当年的那位仙人驾着白鹤离去了。
- 游遍瑶池归去晚:指游览完瑶池之后,天色已晚,不得不匆匆返回。
- 一声长啸月华新:形容在夜空中发出长长的啸声,月光也随之更加明亮清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王母瑶池风景的诗作,通过对王母峰、云海、石阶、竹林、桃花等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人也通过诗句抒发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仙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冈空云散净如银”,描绘了王母峰上空旷无垠的景象,白云飘散,如同银色一般纯净。这里的“冈空”指的是王母峰的山顶空旷,没有树木遮挡,使得云雾更容易飘散开来;而“云散”则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消散的情景。整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接下来的“石磴层层接九宸”,则进一步描绘了王母峰上的石阶景象。这里以“九宸”作为比喻,将石阶比作通往天宫的台阶,暗示了王母峰的险峻和神秘。这种描述不仅突出了王母峰的壮丽,也让读者感受到攀登过程中的挑战与艰辛。
第三句“翠竹影摇湘浦夜”,则是通过对竹林的描绘来营造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这里的“翠竹”指的是茂密的竹林,“影摇”则形容风吹动竹子时的影子随风摇曳,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而“湘浦夜”则是指湘江边的夜晚,这样的背景设置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宁静而深邃。
第四句“碧桃香蔼武陵春”,则是通过对桃花的描写来展现春天的美丽景色。“武陵春”在这里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焕发。这里的“香蔼”形容桃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让人陶醉其中。整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之中。
最后一句“但看此日烧丹灶”,则是通过回顾历史来表达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但看”表示只是看看而已,而“烧丹灶”则是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仪式,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这句诗通过对炼丹术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最后一句“一声长啸月华新”,则是通过想象中的一声长啸来结束全诗。这里的“月华新”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美丽与光芒,给人以新的启示与感悟。整首诗通过对王母瑶池的描绘,以及对于炼丹术和仙人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