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濯春月柳,低映金张宅。
风光到飞絮,枝头少颜色。
荣华岂不好,岁晚负赏识。
坚贞自中心,君看松与柏。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濯濯春月柳,低映金张宅。”
- 注释: “濯濯”形容柳条的光泽鲜亮,如同被新雨洗净。“金张宅”可能指的是汉代金日磾及其子金日磾的家宅。这里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繁茂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译文: 在春光明媚的夜晚,柳树沐浴着细雨,枝条显得格外鲜亮,仿佛低矮地映照着汉代名将金日磾的府邸。
- “风光到飞絮,枝头少颜色。”
- 注释: “飞絮”指的是柳树上的柳絮,随风飘散。“少颜色”意味着这些柳絮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可能是因为天气变冷或是季节转换。
- 译文: 春风中,飞舞的柳絮似乎也感受到了季节的变迁,它们在空中轻轻飘荡,却不再像春天那样色彩斑斓。
- “荣华岂不好,岁晚负赏识。”
- 注释: “荣华”通常指富贵与荣耀。“岁晚”指的是晚年,此处比喻时光流逝,岁月不居。“负赏识”意味着未能得到应有的欣赏或认可。
- 译文: 难道富贵荣华不是美好的吗?然而到了晚年,却未能得到人们的赏识和认可。
- “坚贞自中心,君看松与柏。”
- 注释: “坚贞”形容人或物的坚定和忠诚。“心”指内心。“君看”是古代书信中的敬辞,意为“您看”。”松与柏”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
- 译文: 内心的坚贞和忠诚,就像那屹立不倒的松树和柏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天柳树的变化与人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柳树在不同季节状态的描绘,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们经历世事变迁后的心境变化。同时,通过提及历史上的人物——金日磾,诗人可能在暗示历史人物的荣华背后可能隐藏着不易察觉的辛酸与无奈。此外,结尾部分以自然界的常青植物——松树和柏树作为象征,强化了诗人对于坚持和忠诚的赞颂。整体而言,这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哲思和情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