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身许国,夫岂慕高爵。
感慨九重恩,领受千里托。
安边志获就,解印良亦乐。
厚禄弃千钟,壮气横六幕。
造朝吐奇论,投合期契钥。
终焉谩喋喋,远意谁领略。
琳馆返高卧,铃斋休画诺。
拟寻一亩宫,未办千金橐。
松楸已在眼,阡陌想交错。
回头长安日,倾心比葵藿。

【注释】

志士:有志气、有抱负的人。九重:指帝王所居之处,即天子的住处。高爵:高位。领受:承受。安边:安抚边疆。就:达到。解印:辞去官职。良:好。千钟:指俸禄,这里指丰厚的俸禄。横六幕:形容气势磅礴。造朝:到朝廷上参政议政。投合:投合心意,意即志同道合。期契钥:相投合。谩:空谈。喋喋:多言不休。琳馆:官署。返高卧:回到高高的官位上休息。铃斋:官署。休画诺:不要答应别人的请求。拟寻:打算寻找。一亩宫:小官。未办千金橐(tuó):还没有准备足够的钱财。松楸(qiū):落叶乔木,用作墓地的标记。阡陌:田间小路。倾心:倾注感情,这里是比喻忠贞不渝。比葵藿:比喻忠诚。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在东都洛阳任考功员外郎,是与唐使君秬古一起被召回京任职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赤胆忠心以及辞官归隐的愿望。

开头二句写自己身许国,志在报效国家,并不追求高官厚禄。第三句“感慨九重恩”点明自己的感激之情,“领受千里托”表明自己能担重任,不负圣眷。第四联两句说自己安边之志已经实现,辞去官职也感到十分快乐。这两句以轻松的口吻道出自己对功名利禄的看法,既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又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的情怀。

中间两联写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和对自己职责的尽心尽力。第五句“安边志获就”,表明自己为安边而尽心努力,终于实现了愿望。第六句写自己辞官,心情愉快。第七句“厚禄弃千钟,壮气横六幕”,意思是自己舍弃万贯家财,只愿做一名平民百姓,保持一颗豪迈之气。第八、九两句写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会尽职尽责,为国家尽心尽力。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已经退隐在家,但是仍然心系朝廷,关心国家大事。

结尾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表示自己愿意像葵藿一样忠诚于皇上,即使身处山林之中,也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赤胆忠心,同时也体现了他的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