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眼通三岛,波心涌一峰。
两岸悬石稳,千古怒涛桩。
呵剑驱游蜃,鞭雷起蛰龙。
仙人有馀量,事了岂留踪。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景色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水眼通三岛(注释1): 这里的“水眼”指的是河流或湖泊中的水面,而“三岛”则是指水中三个岛屿。诗人通过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水流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波心涌一峰(注释2): “波心”指的是水流中的核心部分,“涌”则是指涌动、上升的意思。诗人用“波心涌一峰”来形容水流在核心部分形成的山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形状和动态。
两岸悬石稳(注释3): “两岸”指的是河的两个岸边,“悬石”则是指悬挂在岸边的石头。诗人通过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河岸上石头的稳固与坚固,仿佛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千古怒涛桩(注释4): “千古”指的是很长的时间,“怒涛”则是指汹涌的波浪。诗人用“千古怒涛桩”来形容这些石头经受住了千年的风浪考验,坚韧不拔。
呵剑驱游蜃(注释5): “呵剑”是指用剑来驱散或斩断云雾,“游蜃”则是指传说中的蜃景或海市蜃楼。诗人通过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他运用智慧和力量,驱散云雾,使视线清晰的景象。
鞭雷起蛰龙(注释6): “鞭雷”是指鞭打雷声,“蛰龙”则是指冬眠的龙。诗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他用雷霆之威唤醒蛰伏的龙,象征着他的力量和勇气。
仙人有馀量,事了岂留踪(注释7):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仙人有足够的能力,事情办完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诗人用这个结尾语,表达了他的豁达胸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水流、波浪、岸边石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壮观。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坚定意志,展现了一种超然世外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