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近微茫白,山穷次第平。
固然天远大,加以眼高明。
草木惊秋意,松先挠客情。
西风莫相恼,归计此回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以及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辞东庙途中作”,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关键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海近微茫白,山穷次第平。”这两句诗是写景的句子,描写了一幅苍茫辽阔的海天景色:海水近处波涛荡漾,茫茫一片白色;远处群山连绵,层层叠叠。

“固然天远大,加以眼高明”一句承上启下,由眼前的海天景色转入自己的感受。诗人以“固然”二字开头,表示自己虽然看到了海天辽阔的景色,但并不感到惊疑,因为“天远大”,“加上”二字表明自己不仅看到海天广阔,更看到了自己的眼睛多么明亮,所以并不害怕。

“草木惊秋意,松先挠客情。”这是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从“秋意”和“客情”两个方面来着笔。草木因秋风的到来而变得萧瑟,从而唤起了作者的秋意;而松木却率先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并因此触动了作者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两句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既写出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西风莫相恼,归计此回成。”诗人在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之后,终于回到了家乡。面对这番经历,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他劝西风吹散心头的烦乱之绪,让归家的路途顺利地完成。

【答案】

译文

海近微茫白,山穷次第平。

固然天远大,加以眼高明。

草木惊秋意,松先挠客情。

西风莫相恼,归计此回成。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谪到黄梅县后,途经东庙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沿途所见的景色:海水近处波涛荡漾,茫茫一片白色;远处群山连绵,层层叠叠。第三句紧承前句,表达了诗人虽见海天广阔而心不慌的情感。接着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草木因秋风的到来而变得萧瑟,从而唤起了作者的秋意;而松木却率先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并因此触动了作者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最后两句表达诗人归程顺利的欣慰之情:西风吹散心头的烦乱之绪,让归家的路途顺利地完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