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鸟相喧,其中有意存。
提壶爱宾客,脱裤惜儿孙。
气结辽城怨,声衔蜀帝冤。
阿谁能细译,收拾入方言。

【注释】

静听鸟相喧:静听,静静地听着。

提壶爱宾客:提着酒壶,喜欢招待客人。

脱裤惜儿孙:脱下裤子,爱惜子孙。

气结辽城怨:怨恨之气凝结在辽城的上空。

声衔蜀帝冤:声音仿佛被蜀王的冤魂所缠绕。

阿谁能细译:谁能将这细微的意思翻译出来。

收拾入方言:把这些细微的意思翻译成自己的语言。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对一个老翁的描绘。诗中写这位老人“提壶爱宾客”,说明他喜爱喝酒;“脱裤惜儿孙”,表明他爱惜子孙,关心下一代。从表面上看,诗人似乎在赞美这位老人,但细加体味,却不难发现其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现实的愤懑和不平之情。“提壶”“爱客”表面看来是热情好客,但“脱裤”“惜儿孙”却是对现实不满的隐语。诗人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愤懑之情。

首联“静听鸟相喧,其中有意存。”意思是说在安静地聆听鸟儿们相争相鸣的声音时,内心却有一股强烈的情绪存在。这两句诗以鸟相喧为背景,表现了老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提壶爱宾客,脱裤惜儿孙”。意思是拿着酒壶来欢迎客人,脱下裤子来照顾孙子。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老人的行为举止,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善良和爱心。

颈联“气结辽城怨,声衔蜀帝冤。”意思是说老人的心中充满了怨恨之气,仿佛这些怨恨之气都凝结在辽城的上空。这里的“气结”和“声衔”都是夸张的手法,用以形容老人心中的愤懑和不满。

尾联“阿谁能细译,收拾入方言。”“阿谁”是哪里的疑问词,表示反问语气;“能”是能够、可以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谁能将这些细微的意思完全译成自己的话呢?“收拾”是指整理和归纳;“入方”是指进入到自己的语言之中。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表达内心情感的无奈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描绘老人的形象和行为举止,表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老人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社会进行了对比,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和不公。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老人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