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不容尘入,山宁与俗交。
开门悬梵偈,置榻解僧包。
不见肘生柳,未闻头戴巢。
葛藤非我事,笑语浪相嘲。

【注释】

竹不容尘入:竹,这里指和尚的袈裟。尘是尘埃,尘入即指尘埃落上和尚的袈裟。山宁与俗交:山,这里指寺院;俗,世俗。俗指僧人出家后仍保持着世俗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开门悬梵偈:梵,佛教用语,指佛经。偈,佛教语,指颂赞佛陀功德的文句。门,指寺的门口。悬梵偈,指在门口悬挂佛教经文或颂赞佛陀功德的文句。置榻解僧包:置,放置;解,解开。僧包,指和尚的包裹。解僧包,指把和尚的衣物等物品放在榻上。

不见肘生柳:肘,这里指手臂的肘部,因为肘部的关节处较粗大所以常用来比喻人的身体。生柳,指柳树生长出来。肘生柳,用来形容身体发胖或肥胖的样子。未闻头戴巢:巢,这里泛指小鸟的窝。头上有巢,比喻头发长。未闻头戴巢,用来形容头发短。

葛藤非我事:葛藤,一种植物,这里指攀缘植物。非,表示否定意义,不是。我事,表示事情与我无关。葛藤非我事,用来形容事情与自己无关。笑语浪相嘲:浪,这里指随意地、轻率地。相嘲,相互嘲笑。笑语浪相嘲,用来形容随意地、轻率地开玩笑或互相取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寺院生活的小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院中和尚们的日常生活。首联“竹不容尘入,山宁与俗交”,写和尚们虽然身着袈裟,但仍然与世俗保持一定距离,过着清静的生活。颔联“开门悬梵偈,置榻解僧包”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开门、悬经、置物都是和尚们的日常行为,反映了他们的虔诚和修行。颈联“不见肘生柳,未闻头戴巢”则是对和尚们外貌特征的描写,用来形容他们身材丰满或者头发短小。尾联“葛藤非我事,笑语浪相嘲”则是对和尚们行为的总结,认为他们与世俗人之间没有太多关系,因此可以随便取笑对方。整首诗语言朴实,通过对和尚们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寺院中和谐宁静的生活氛围。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为人生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和规矩,要随遇而安、自在逍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