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到如今已有涯,阴罅阳隙卒乘之。
风雷撼夜何相激,桃李催春不自支。
鸿狃犹寒忘去计,燕疑未暖爽来期。
杜鹃毋怨莺毋喜,春早春迟自有时。
【注释】
社前:指春社前的天气。雷雨连旬:雷阵雨连绵不断。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涯:尽头,这里指一年。阴罅阳隙:比喻阴阳不交。卒:终于。乘之:乘势利用。桃李:指花果。催春:催促春天的到来。狃(niu 挪):《尔雅·释兽》:狃,狡也,形容狡猾,不知去留。燕疑:燕子尚且疑惑,比喻人的犹豫不定。爽:同“倘”,如果。杜鹃:传说中的一种鸟,啼声哀怨。毋:不要。莺:黄鹂鸟的叫声,这里借指美好的春天。时:时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春天的诗。诗人以雷雨、桃花和燕子作比拟,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佳作。
首联两句,点明题旨。诗人用“社”字点明这是在春社时节,用“至今”二字表明这种气候现象已经持续了很久,而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阴阳之气不能交合的缘故。
颔联两句,写雷雨的连续不断和春光的明媚可爱。春雷阵阵,雷雨连旬,这是由于阳气盛于阴气,天地间阴阳不能相交所造成的结果。而当春雷轰轰,电闪雷鸣的时候,桃李却依然娇艳美丽,一派繁荣景象。这里,诗人把春天比做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女子,她虽然在雷阵雨中经受考验,但她依然保持着青春的美丽和妩媚。
颈联两句,进一步写春天的生机勃勃。燕子尚且疑惑是否到了该飞走的时候,而那美丽的黄莺却在不停地歌唱,似乎在向人们宣告春天的到来。这里,诗人把春天比做一个善于思考、犹豫不决的人。他虽然知道应该离开,但又迟迟不愿离去。
尾联两句,表达对春天到来时间的惋惜之情。诗人认为春天来了又走了,来了又走了,真是令人惋惜。这其实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这首诗通过写雷雨连绵、春光明媚、燕子迟疑、黄莺欢歌等情景,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自己美好岁月流逝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