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绝招邀杜道过,支筇不足更扪萝。
旁无断岸乾坤大,上有馀天日月多。
道限与空归不二,色尘随幻入无何。
虚中元自寄吾实,往古来今不可磨。
【注释】
题:书写,题咏。疏山一览亭:在今湖南衡阳市西的南岳山中。
孤绝招邀杜道过:孤独绝尘地邀请了诗人杜道过。杜道过是唐代著名的道士,有“青城山杜道士”之称。
支筇不足更扪萝:《列子•黄帝》载,晋人郭璞游青城山,见一老翁倚杖自歌,问之则曰:“闻公远来疲于道路,食渴乏粮,将以献浆为浆,以脯置馔。若肯屈尊枉驾,少尝杯水饭饵,则大慰所愿。”郭璞于是登山而往,遇一道士,道士乃引其手授之杖,令负笈,并教以登天之道。郭氏遂得道成仙,故后人称此老翁为“郭君”。
上文指代的就是这位郭君。
傍无断岸乾坤大,上有馀天日月多:周围没有断崖峭壁,天地显得十分辽阔;上边有众多的星辰,太阳月亮很多。
与空归不二:与虚空归返而不二。
色尘随幻入无何:世俗的尘埃随着虚幻而归于无形。
色,指世间万物。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
元自寄吾实,往古来今不可磨: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质都寄托在这虚无之中,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无法改变它。
元,同“原”,根本。
寄,托付。
吾实,我的实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当时诗人正奉诏至衡山游览,途中经过此亭。诗的前四句描写衡山胜景。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即在衡山一览亭。衡山为南岳,在今湖南省衡山县北,因山势峻拔而得名。这里用“孤绝招邀”来形容衡山之美。颔联写衡山之高,“傍无断岸”形容山高谷深,“上有馀天”形容山势高峻,“日月多”说明天空广阔。颈联写衡山之阔,“道限与空”表明山路崎岖难行,“色尘随幻”则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的山水画卷。尾联写衡山之幽,“虚中元自寄吾实”,“元自寄”,即本质寄托在虚灵之中。诗人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寄托在这虚无之中,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无法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