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相多清议同,大归何者是家风。
轻财笑馈三千客,重道争祠六一公。
门未生苔车迹满,馆无废帚榻尘空。
有人能继碑中美,不与石相为始终。

【注释】

身后:死后。相多清议同,大归何者是家风:指死后的名誉与生前行为相符。

轻财笑馈三千客,重道争祠六一公:指生前慷慨解囊,乐于施舍;生前好学,为官清廉,故百姓争立祠祀。

门未生苔车迹满,馆无废帚榻尘空:形容其生前为官清廉,不图私利,故门庭如新,车过留下痕迹;馆舍干净整洁,没有积尘。

有人能继碑中美,不与石相为始终:指他的事迹和美德将流传千古,不会随他而灭。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陈养廉居士的诗。诗中赞美了陈养廉在任期间的政绩、品行及遗风余烈,并对其人格魅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首联“身后相多清议同,大归何者是家风。”意为:死后人们的评价一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死后人们对陈养廉的评价如何?这既是一种反问,也是一种肯定。诗人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对陈养廉一生清廉从政的赞赏之情。

颔联“轻财笑馈三千客,重道争祠六一公。”意为:生前慷慨解囊,乐于施舍;生前好学,为官清廉,故百姓争立祠祀。这两句赞颂了陈养廉在任期间的好品质。其中,“轻财”指的是他在任职期间能够关心百姓疾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笑馈三千客”则是指他乐于施舍,广受好评。“重道”则是指他注重道德修养,为官清廉。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生前为官的品质,如“六一公”就是对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尊称,这里用来象征陈养廉的学问和品德。

颈联“门未生苔车迹满,馆无废帚榻尘空。”意为:门前未曾长出青苔,车轮走过留下痕迹;馆舍里没有废弃的扫帚和尘灰。这两句描绘了陈养廉生前为官时的清廉形象。门前未曾长出青苔,说明他为官清廉,不贪不占;车轮走过留下的痕跡则表明他为官勤勉敬业。馆舍里没有废弃的扫帚和尘灰,则说明他为官清廉,不图私利。

尾联“有人能继碑中美,不与石为终始。”意为:有人能继承碑上的美名,而不与石头一样被埋没。这两句再次强调了陈养廉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以及他对后人的影响。他不仅留下了美好的声誉,还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这首诗通过对陈养廉生前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其一生的清廉品质和高尚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