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俟命退风鹢,决起乘时迁木莺。
秋隼巧为非义取,夜蛩工作不平鸣。
行归寡悔蚁知雨,言至数穷鸠唤晴。
惟有冥鸿自高上,兹其不可得而名。
注释:
徐行俟命退风鹢,决起乘时迁木莺。
秋隼巧为非义取,夜蛩工作不平鸣。
行归寡悔蚁知雨,言至数穷鸠唤晴。
惟有冥鸿自高上,兹其不可得而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秋鹰、木莺、蚂蚁、蟋蟀等动物为对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公平和公正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徐行俟命退风鹢,决起乘时迁木莺。”描绘了秋风中飞翔的风鹢(一种水鸟)和树上鸣叫的木莺。诗人用“徐行”和“决起”两个动作来表现两种不同的状态,前者是安静、顺从,后者则是突然而起,充满动感。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颔联“秋隼巧为非义取,夜蛩工作不平鸣。”则转向了对自然界中的不公现象的揭示。秋隼作为猛禽,常常捕食弱小动物,这体现了自然界中的“非义取”。而夜蛩的工作则充满了不平,它们在黑夜中发出鸣叫声,却无法得到应有的休息,这也反映了人类世界中的不公平现象。
颈联“行归寡悔蚁知雨,言至数穷鸠唤晴。”则进一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蚂蚁虽然微小,但在下雨时却能及时躲避雨水,这体现了它们敏锐的观察力和适应能力。而人虽然聪明,但有时却会因为贪得无厌而失去理智,如诗人所说的“言至数穷”。同时,诗人也指出了人们往往过于贪婪,以至于忘记了感恩,如鸠在呼唤晴天后又迎来新的雨季,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
尾联“惟有冥鸿自高上,兹其不可得而名。”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更高远的境界,即像鸿雁那样自由自在地飞往高空,不受世俗的束缚。然而,这种境界是难以企及的,因为它需要人们超越自我,超越名利的诱惑。诗人通过对冥鸿的描述,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咏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生动的物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既具有艺术美,又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