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黄冠换白襕,不妨持钵乞坛间。
要还少室山人愿,须破多金长者悭。

诗名《儒家子刘宗庆发披戴愿赠二绝句俾藉之以谒乐于成人之美者》的作者是曾丰,该诗的全文如下:

走俗何如学步虚,儒冠未是道心孤。
未得黄冠换白襕,不妨持钵乞坛间。
要还少室山人愿,须破多金长者悭。

接下来对该诗进行详细解析:

  1. “走俗何如学步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看法。在现实中,许多人追逐名利,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修行。而学步虚则是一种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提升,通过学习高深的道理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2. “儒冠未是道心孤”:这里的“儒冠”指的是古代读书人的帽子,象征着学识和地位。而“道心”则是指内心的信念和理想。诗人认为,拥有高深学问的人不一定就能达到内心的独立和自由,他们可能仍然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无法真正做到与世无争。
  3. “未得黄冠换白襕”: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看到了很多人虽然拥有华丽的外表(黄冠),却并没有真正的内涵(白襕)。这种表面的华丽并不能掩盖内在的空虚和贫乏。
  4. “不妨持钵乞坛间”:这里的“钵”是一种僧人用来装食物的工具,象征着出家修行的生活。诗人表示,即使不能像僧人一样出家修行,但可以像僧人一样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平和,不必过于在意世俗的得失。
  5. “要还少室山人愿,须破多金长者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财富和利益的深刻认识。他认为,那些吝啬钱财、不愿分享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和体验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的。只有放下对物质的追求,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通过学习佛教的教义来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摆脱世俗的束缚,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幸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