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足与之谋,心向三都以上游。
有集可明经子史,无秦那别夏商周。
心融口笑先儒泥,一万馀言解三字。
粹精还我闻未闻,糟粕从渠味无味。
悬知书者古之馀,稷契皋夔读何书。
犹期立脚群贤上,更请回头万物初。
【注释】:
李师儒(?-1086),字师儒,蜀州(今四川彭县)人。宋神宗熙宁中举进士,任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元丰二年(1079)为监察御史,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谪知陈州。元祐初,召为礼部员外郎,出知陈州,徙成都,改知随州。后以右文殿修撰致仕。
稽古堂:古代学宫名。
“心向三都”三句:意思是说,他心中向往的,是像《史记》、《汉书》等这样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而不是那些琐碎无益的秦、汉史书之类。
“心融口笑”二句:意思是说,他对先儒的拘泥,就像对酒的沉醉那样,虽然口里笑谈着,但心里并不真正理解。
“粹精还我”二句:意思是说,他把先儒所积累的知识精华全部还给了自己,而把一些糟粕留在了后面。
“悬知”四句:意思是说,我知道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反映古人的思想和生活,而不在于它本身的价值。
“犹期”四句:意思是说,我仍然期望自己在学问上能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继续向前发展。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在李师儒的《稽古堂记》上的。这首诗赞扬了李师儒的学术成就和他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一、二句“今人不足与之谋,心向三都以上游。”意为现在的人已经没有资格与他商讨问题,但他却向往像《史记》、《汉书》这样的经典著作。这里用典,意指司马迁、班固的《史记》,扬雄的《汉书》等历史典籍。
三四句“有集可明经子史,无秦那别夏商周?”意为他的集中可以清楚地解释经书和史书,不必区分秦朝、汉朝与夏朝、商朝、周朝的区别。这里的“别”,是分开的意思。
五六句“心融口笑先儒泥,一万馀言解三字。”意为他的学识深邃如海,他的言辞犀利如刀,他对先儒学派的拘泥,就像酒醉时的笑容一样,虽口中欢笑,却并不真正理解和接受。
七八句“粹精还我闻未闻,糟粕从渠味无味。”意为他把先儒所积累的知识精华全部还给了自己,而把一些糟粕留在了后面。
九至十句“悬知书者古之馀,稷契皋夔读何书。”“悬知”的意思是明白地知道,“古之馀”的意思是在古代学者之中,只有他最为杰出。“稷”、“契”、“皋”、“夔”分别是古代四个著名的贤人的名字。
十一至十二句“犹期立脚群贤上,更请回头万物初。”“立脚”指的是立足,“群贤上”指在众多学者之中处于上流。“回头”指回顾过去。“万物初”指万物开始时的状态。
这首诗赞扬了李师儒的学术成就和他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