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应南阳气,犹迟代邸来。
范熔归独化,纲理付群材。
禹会方无外,虞巡遂不回。
空惊柏城仗,箫鼓送馀哀。
已应南阳气,犹迟代邸来。
范熔归独化,纲理付群材。
禹会方无外,虞巡遂不回。
空惊柏城仗,箫鼓送馀哀。
注释:
- 已应南阳气:已经顺应了南阳的气象,意指英宗皇帝驾崩。
- 犹迟代邸来:仍然延迟到代府(即太上皇居所)才到来,意指英宗皇帝逝世的消息尚未公布。
- 范熔归独化:范仲淹在任时,有“化民为俗”之功;而当政者却只知独化,意指执政者缺乏教化民风的能力。
- 纲理付群材:国家大事需要众多贤才共同治理,意指国家需要人才来治理。
- 禹会方无外: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四方诸侯聚集于涂山大会,表示天下太平无事,意指国家的安定与和谐。
- 虞巡遂不回:虞舜巡视天下,百姓欢腾如归家般喜悦,意为国泰民安。
- 空惊柏城仗,箫鼓送馀哀:柏城之战是宋军与金军之间的一场战役,战事结束后,箫鼓声中充满了悲伤和哀怨之情,意为战乱带来的悲痛。
赏析:
《英宗皇帝挽词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陈襄所作诗词之一,其中表达了对英宗皇帝驾崩的哀悼之情,并对其一生进行了评价。诗中的“已应南阳气,犹迟代邸来”描绘了英宗皇帝驾崩的场景,以及他逝世的消息还未公布的情境。“范熔归独化,纲理付群材”则批评了执政者只知独化,而忽略了教化民心的重要性。最后两句“禹会方无外,虞巡遂不回”表达了国家安定、和谐的景象,而“空惊柏城仗,箫鼓送馀哀”则描绘了战争结束、箫鼓响起的悲凉景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既表现了诗人对英宗皇帝的怀念之情,又反映了他对国家政治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