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休还舞任风吹,断续繁云作阵随。
已塞茅蹊人起晚,更迷沙渚鸟飞迟。
混同天地归无迹,润色山川入有为。
太守不辞留客醉,丰年佳兆可前知。
【注释】
欲休还舞任风吹:想停下来,又像要跳舞一般随风飘荡。
断续繁云作阵随:断断续续的乌云形成阵势跟随。
已塞茅蹊人起晚:傍晚时,已经堵塞了茅草小道,人们就起来了。
更迷沙渚鸟飞迟:在沙洲上迷了路的鸟儿飞得慢。
混同天地归无迹:混同天地,化为乌有,消失于无形之中。
润色山川入有为:使山水变得滋润、美丽,并赋予它们生命。
太守不辞留客醉:太守并不推辞让客人喝醉,而是留下客人。
丰年佳兆可前知:丰年的到来是吉祥的预兆,可以提前知道。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欲休还舞任风吹”,诗人以自由的姿态面对自然,不受拘束,任由风吹,展现了自己的豁达和洒脱。接着“断续繁云作阵随”一句,描绘了天空中变幻莫测的云彩,如同战场上的军队,忽而密集,忽而稀疏,给人一种紧张而又刺激的感觉。
第三句“已塞茅蹊人起晚”,则描绘了夜晚时分,人们已经开始活动,开始劳作的情景。这一句通过描绘人们在夜晚的活动中,暗示了生活的繁忙和充实。
接下来四句“更迷沙渚鸟飞迟”,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在沙洲上,鸟儿迷失方向,飞翔缓慢,仿佛被某种力量所束缚。这一句通过鸟儿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思考。
最后两句“混同天地归无迹,润色山川入有为”,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入描绘。他发现,无论是天地还是山川,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没有固定的形态和界限。这种变化和发展,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的责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强调了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结尾两句“太守不辞留客醉,丰年佳兆可前知”,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他认为,作为地方长官,应该与民同乐,与民共患,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同时,他也认为,只有了解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因此,他愿意与民同乐,与民共患,也愿意提前知道丰年的来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他用自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自然的规律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对未来的期许来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