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
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

【注释】: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并序其三归云洞:我奉和(作)滁州的《九咏》中的第三篇《归云洞》(即《归云岩》)。

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山中石屏风上没有砍斧凿的痕迹,是谁在岩石下面开凿了道路呢?“石屏”、“石下”都是借指山石。

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成千上万的骑兵来了之后都停止了音乐,月光明亮的夜晚更觉得山中寂静。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滁州任太守的时候,于公元1080年写的,属《奉和九咏·归云岩》。这首诗写诗人游览滁州山水胜景,感叹自己远离京城,身居山林之中,有感而发。

前两句“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描写的是滁州山中景色。山中石头上有一块像屏风一样的巨石,上面没有砍伐过的痕迹。是谁在上面开凿出这样一条山路的呢?这一句看似疑问,实际上是作者的自问自答,表达出一种惊喜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山中美景的赞美之情。“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描绘的是滁州山中景色的美好与宁静。当千骑人马到来,奏起乐器,歌声嘹亮,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让人体会到山中之静,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之地。最后一句“谁人有此高致?”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