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月色明千里,秋水与天无表里。
树木矫矫蛟龙蟠,屋瓦鳞鳞雪霜洗。
林下病人毛骨醒,目爱清光不知已。
秋风自作竽籁声,更送城笳夜深起。
客衾初寒睡未能,忽得子诗哦以喜。
子求我和何勤劬,我知枯疏少知己。
子真爱我常存心,安用芜辞烦笔纸。
【注释】:
- 月下,指月夜。
- 矫矫,形容树木高耸的样子。
- 鳞鳞,形容屋瓦的花纹像鱼鳞那样排列。
- 清光,清亮的光芒。
- 秋风自作竽籁声,比喻秋风发出的声音如同管乐一样悦耳动听。
- 城笳(shā),古代军中吹奏的乐器,这里借指夜晚的号角声。
- 子诗,石秀才的诗。
- 安用芜辞烦笔纸,意思是说不用多余的文字和笔墨来修饰诗句,表达情感即可。
- 芜,草野、杂乱的意思。
- 芜辞,即芜言,冗长、繁杂的言辞。
- 笔纸,指书写工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石秀才的。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景色,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首句“今宵月色明千里”,以明月照耀千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月夜下的宁静与愉悦。接着,“秋水与天无表里”,描绘了秋水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
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对树木、屋瓦等景物的刻画,展现了秋夜的美丽景色。树木高耸入云,犹如蛟龙盘踞;屋瓦上覆盖着厚厚的雪霜,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秋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五句“林下病人毛骨醒”,则是通过描写一个病患之人在月色下苏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同时,“目爱清光不知已”也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明亮和美丽,让人陶醉其中。
第六句“秋风自作竽籁声”,则是借用秋风的声音比喻音乐的美妙,表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欣赏。
最后两句“子求我和何勤劬,我知枯疏少知己”,则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石秀才的感激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表示,石秀才对自己如此关心和照顾,自己感到非常珍惜和感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石秀才的深深理解和支持。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美景和抒发对友情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