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夜发吹孤舟,起视北极星辰稠。
晓开征帆破长浪,挟以两橹当中流。
松门东面见庐阜,其上少日烟气浮。
舟人指我极四望,黑处无底蛟龙湫。
槠溪左蠡信浩荡,两涘若粒分冈丘。
落星囷囷孰可状,清汉夜独垂牵牛。
故人曾期此同载,舍棹直抵云山游。
念今五载负斯语,心独动荡风中斿。
况闻肥遁须山在,早时事力胡能谋。
所嗟亲老食未足,安得一亩操锄耰。
此言此笑吾此取,非子世孰吾相投。
今谐与子脱然去,亦有文字歌唐周。
【注释】
①松门:在安徽歙县。介甫:王安石的别号。发松门寄介甫:寄赠王安石。
②南风:暖风。夜发:晚上出发。吹孤舟:吹着小船。起视:起床后看。北极星:北斗七星。稠:密。
③晓开:清晨开船。征帆:征人的旗帜。破长浪:冲破巨浪。挟以两橹:用两个橹划水。当中流:横于江河中。
④松门东面见庐阜:松门东面是庐山,即东林寺。庐阜:庐山的别称。少日:早晨。烟气浮:云气浮动。
⑤舟人:船上的人。极四望:极目遥望。黑处无底蛟龙湫:深黑之处没有水的地方,好像蛟龙的洞穴。
⑥槠溪左蠡:槠溪的左岸,指山间小水沟旁的小土山,即鸡山、石鸡山等,相传山上有石鸡,故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东南至会稽,东与海通。”“鸡山”即此。信浩荡:真是浩大。两涘若粒分冈丘:两岸的山像一粒粒小颗粒分散在地上的丘陵上。
⑦落星:指北斗七星。囷囷:回旋的样子。孰可状?谁可以形容呢?孰:同“熟”。孰可状:谁能形容呢?
⑧清汉:银河。夜独垂牵牛:《诗经·小雅·大东》:“维彼牵牛,不以服箱(织布机)。”《楚辞·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唐尧时,牵牛星在黄河以南,今属黄河流域,故称黄河为清汉。
⑨五载:五年。负斯语:辜负了这番约定。心独动荡:心里非常激动。风中斿:随风飘荡。
⑩况闻:况且听说。肥遁须山:传说孔子曾经隐居在须山,因地名叫须山。事力:劳力。胡能谋:怎么能够谋划。
⑪所嗟:叹息什么?亲老食未足:父母年老体弱,生活还没有富裕。食:食物,粮食。安得一亩操锄耰?安得:哪里能够。操锄耰:拿着锄头耕种土地。
⑫此言此笑吾此取,非子世孰吾相投:这是说,我与你一起笑谈这些闲话,不是和你在一起共事,谁会理解我的心呢?此:代词,这里。取:同“趣”,追求,向往。非子世孰吾相投:不是你所处的时代谁能了解我的心意?
⑬今谐与子脱然去:今天与你一起摆脱世俗的束缚。脱然:超脱的样子。
⑭亦有文字歌唐周:也有诗歌歌唱唐朝的盛衰。唐周:指唐代。
【赏析】
《送王参元序》作于嘉祐三年冬,当时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作者和王安石虽政见不同,但仍保持友好关系,彼此通信频繁。此文即为其中一篇。王安石自比陶潜、阮籍,而以李白、杜甫自许,他希望和王参元一同隐逸山林,远离尘嚣,不问世事。因此,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仕途生涯的厌倦之情。
诗一开始便点明送王参元的原因:“发松门寄介甫。”松门是作者的住所,介甫即王安石的字,所以诗人要给王参元送行。接着,诗人写景抒情:“南风夜发吹孤舟,起视北极星辰稠。”诗人乘着顺风连夜出发,只见天上繁星点点,如同天边堆积着的星星一样密集。这两句写诗人乘船出发时的景象,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然后转入送别的场面:“晓开征帆破长浪,挟以两橹当中流。”清晨,诗人打开船帆驶向前方,破浪前进。船桨被用来在江面上划水,横穿河流。诗人通过这两个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驶的速度快和船夫驾船技术高超。
诗人写到了目的地——松门东面的庐山:“松门东面见庐阜,其上少日烟气浮。”松门往东是庐山,那里云雾缭绕。诗人登上庐山,看到了庐山上的日出景象:“舟人指我极四望,黑处无底蛟龙湫。”船夫指着远处,诗人极目远望,但见四周一片黑暗之中,有座深不见底的龙潭。
诗人接着写了他在庐山的感受:“槠溪左蠡信浩荡,两涘若粒分冈丘。”在山谷间的小溪旁,有一座石鸡山,山上有石头鸡栖息,显得十分神奇。诗人站在岸边远望,只见两岸的山岭就像散落的米粒一样分布着。最后两句:“落星囷囷孰可状,清汉夜独垂牵牛。”诗人抬头看见北斗七星,它的形状如“囷囷”,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又看到银河,夜幕中只有牵牛星独自闪烁。
结尾四句表达了诗人与王参元的友情:“故人曾期此同载,舍棹直抵云山游。”我们曾经有过共同的理想,一起到云山中去游玩。现在你将离开这里,我为你感到惋惜!“念今五载负斯语,心独动荡风中斿。”想到我们已经分别五年了,我心中充满了悲伤。
最后两句:“况闻肥遯须山在,早时事力胡能谋。”更何况听说隐居华山的陶渊明曾经在那里躬耕种田,过着隐居的生活吗?那时的陶渊明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打算吧!但是,你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打算呢?“安得一亩操锄耰?”你为什么不考虑一下种田的事情呢?
最后两句:“所言此笑吾此取,非子世孰吾相投。”我想说的是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笑嘻嘻的,不是吗?你不是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吗?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深沉。诗人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和友人告别的场景,表现了他们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