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造东都第,斯文得典型。
谬蒙蕃下榻,亲见鲤趋庭。
雁序相先后,鸿飞独杳冥。
至今鸾鹄峙,梧竹养修翎。
【注释】
东都:洛阳。唐代称洛阳为东都。李伯纪丞相:即李德裕,曾官中书令、同平章事(丞相);
斯文:此指儒家经典;
谬蒙:承蒙;蕃下榻:受宠辱,屈尊下榻相待;
亲见鲤趋庭:比喻自己受到别人的教诲;鲤: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
鸿飞:大雁高翔;
至今:直到如今;鸾鹄:凤凰一类的鸟;峙:耸立;梧竹:指梧桐和竹子。养修翎:喻指培养自己的才能。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人李德裕在唐穆宗长庆四年(824)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又于长庆五年(825)改任崖州(今广东雷州)刺史。他因不满朝廷对武氏集团的排挤而作此诗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悲愤。
首联是说,我造访洛阳时,正赶上东都洛阳的名门世家李家,那里人才济济,一派儒雅之风,真是“斯文得典型”。这两句是写自己初登洛京时的所见所闻。
颔联说,承蒙李家的盛情招待,我在他们府第里屈身下榻。亲眼见到了孔门弟子颜回的贤孝,真是让人感到可喜可贺。
颈联说,看到这些才子们一个个像雁群一样排列着先后次序,像大雁那样飞向远方,我不禁感叹不已,只有我自己孤独地独自飘零。
尾联是说,如今那些高贵的鸾鹄依然屹立在高高的山峰上,而我所敬慕的梧桐和竹子却仍然茁壮成长着。
这首诗是诗人在贬谪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的诗句深沉有力,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