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馆陪祠日未央,隆儒诏跸至胶庠。
桥门亿万衣冠集,阙里三千弟子行。
降辇横经尊往圣,垂裳论道法前王。
宗公归美清风诵,穆若赓酬出庙堂。
诗句解析及注释:
- 琳馆陪祠日未央,隆儒诏跸至胶庠。
- 解释:”琳馆”可能指的是翰林院或类似学术机构,“陪祠”即在宗庙中辅助祭祀。”隆儒”表示尊敬儒学,”诏跸”是皇帝出行时由官员引导的意思,这里特指去太学。”胶庠”是指古代的大学,也就是太学。
- 译文:在琳馆(可能是翰林院)陪同祭祀的日子还没到尽头,皇帝为了尊崇儒学而出行,来到了太学。
-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皇帝对儒学的重视及其在国家政治、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 桥门亿万衣冠集,阙里三千弟子行。
- 解释:”桥门”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通往太学的通道或者桥梁,”亿”字有众多的意思,可以表示很多。”衣冠”通常指代学者和官员等身着官服的人士。”阙里”是指孔子的家乡曲阜,”三千弟子”则是指孔子的三千名学生。
- 译文:在桥门下聚集了亿万位穿着官服的学者和官员,阙里(即孔府)有三千名学生在行走。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学术景象,体现了儒学的广泛影响力以及儒家学派在社会中的地位。
- 降辇横经尊往圣,垂裳论道法前王。
- 解释:”降辇”指皇帝放下车驾步行,以示谦卑,”经”是儒家经典,”垂裳”则指身穿宽松的衣服,象征淡泊名利。”前王”指的是过去的君王,”法”是效法,”道”是道理。
- 译文:皇帝亲自走下御辇,手持经书来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他身穿宽松的衣服,谈论治国的道理,以效仿过去的君王。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皇帝通过亲身实践来表达对先师的尊重,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指导作用。
- 宗公归美清风诵,穆若赓酬出庙堂。
- 解释:”宗公”在这里指的是孔子,是对孔子的一种尊称。”归美”意味着赞美孔子的伟大,”清风诵”形容其言论如同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穆若”是一种形容庄重、美好的言辞,”赓酬”则是指持续不断地赞美。
- 译文:伟大的孔子被人们赞美,他的言行如同清风般令人心悦。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孔子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左丞相吕大防右丞相刘挚率百官皆从 于是丞相赋诗以形容上德诸在位者皆属和肇以礼官忝从诸大夫之后谨和诗一章。
- 解释:”左丞相”和”右丞相”是宋代高级官职的称呼。”率百官”指的是率领整个朝廷的官员。”上德”指的是高尚的道德品质。”属和”意为响应并附和。”肇”在这里可能是作者的名字,因为这是一首诗作的开头,也可能是一个虚词,用以引出下文。
- 译文:(由于某种原因,如节日庆典或特殊事件)左丞相吕大防和右丞相刘挚带领百官跟随皇帝,这时丞相(可能是作者本人或者是他人)创作了一首诗来形容皇帝的美德,其他在位的官员都积极响应并附和这首诗。
- 赏析: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仪式或庆典场合创作的,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皇帝的敬意和赞扬。同时,这也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一种反映,展示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