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骥精神凤羽仪,青云天路此委蛇。
由来道谊千钧重,不独文章一世师。
史牒已传三黜赋,骚人谁继八哀诗。
有时无命非今日,从古长沙贾傅悲。
【注释】
天骥:指马,借喻人。精神:比喻志气和抱负。凤羽仪,即凤凰仪容,形容仪表非凡。委蛇:曲折。道谊:指人的品德。文章:指文才。三黜赋:指贾谊三次被贬为长沙太傅的遭遇。骚人:指屈原。谁继八哀诗:指谁继屈原作《楚辞·九歌》等八首哀怨之辞。有时无命:指命运多舛。从古长沙贾傅悲:从历史看,长沙贾谊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其悲剧可与长沙贾傅相比。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二贤堂得名的原因,后两句写二贤堂的建筑特色及其历史意义。
首句“天骥精神凤羽仪”,以“天骥”比喻二贤堂的主人,赞其有超群绝伦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品格风范。“天骥”一词出自《庄子•骈拇》,原意是指天上的骏马,这里用以象征人才。“凤羽仪”则取义于《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原意是指凤凰所戴的冠,这里用来形容人的仪容仪表。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主人具有像天骥那样的精神,所以人们称他为“天骥精神”;又因为他的仪表如同凤凰一样高贵,所以人们称他为“凤羽仪”。
接下来两句“由来道谊千钧重,不独文章一世师”,是对二贤堂主人人品、学问的赞美。“道谊”指的是道德和仁义,“千钧重”比喻分量很重。“文章”指的是文学和才能,“一世师”则是对大师级人物的尊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主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非常重要(如千钧重担般重要),所以人们认为他的为人可以作为世人效仿的典范;又因为他的文学和才能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所以人们认为他是当时最优秀的学者和大师。
最后两句“史牒已传三黜赋,骚人谁继八哀诗”,则是对二贤堂历史意义的概括性描述。“史牒”指的是史书记载,“三黜赋”指的是贾谊三次被贬为长沙太傅的经历,“骚人”指的是屈原,“八哀诗”则是屈原所作的《楚辞·九歌》等八首哀怨之辞。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史书已经记载了贾谊三次被贬为长沙太傅的经历,但是屈原的《楚辞·九歌》等八首哀怨之辞仍然被人们传颂不已,这说明贾谊的精神和屈原的才情都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整首诗以“天骥精神凤羽仪”开篇,以“史牒已传三黜赋,骚人谁继八哀诗”收尾,构成了完整的起承转合结构。在表达上,诗人采用了直叙法,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在内容上,诗人以“天骥精神凤羽仪”开头,先描绘出了二贤堂主人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然后分别从道德和才艺两个方面对其加以赞美,最后又以“史牒已传三黜赋,骚人谁继八哀诗”总结了二贤堂的历史意义。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二贤堂主人的赞美,又有对二贤堂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二贤堂主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二贤堂历史的怀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