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径缘云艰复艰,不知萧寺驻林间。
馀香满袖花惊眼,空翠沾襟雨暝山。
早晚报衙蜂扰扰,友朋相和鸟关关。
我来亦被浮名缚,那得高僧一样闲。
【注释】
宝云院: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
萧寺:指寺庙。
馀香满袖:花的香气弥漫全身,仿佛衣袖被香气充满。
空翠沾襟:山间的云雾笼罩着衣襟。
早晚报衙蜂扰扰:早晚有蜜蜂在衙门前飞来飞去,闹得人心烦。
友朋相和鸟关关:鸟儿在枝头鸣叫,似乎在应和友人的歌声。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诗人游四川广元宝云院时。全诗四联皆写景,但各句之间又互相关联、相互映衬,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首联以“石径”起兴,写诗人游宝云院的艰辛,引出第二联对院中的美景的描写;颔联写院中之景,颈联写院外之景,尾联则抒发诗人的感想。
第一联先写石径缘云艰复艰,接着写不知萧寺驻林间。“石径”,即石阶小路上的小道。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走这条石径很艰难,因为上面长满了草。“难复艰”是说艰难到无法复述的程度。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时的艰难,为下文描写宝云院中的景色做铺垫。
第二联“馀香满袖花惊眼,空翠沾襟雨暝山”是写诗人在宝云院中看到的景色。诗人看到满身花香,花蕊在风中摇曳,好像要飞出来一样,眼睛都睁不开;而院外的青山上雾气蒙蒙,雨幕将整个山林遮盖得严严实实,使整个山谷变得一片昏暗。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如痴如醉。
第三联“早晚报衙蜂扰扰,友朋相和鸟关关”是写诗人在宝云院里听到的声音。诗人早晨晚上都在听报衙的蜜蜂嗡嗡作响,晚上则听到鸟儿在树枝上欢唱。这里,诗人用“扰扰”、“关关”两个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声音的大小、轻重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第四联“我来亦被浮名缚,那得高僧一样闲”是诗人在游完宝云院后所发出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也被名利束缚住了,不能像高僧一样自在悠闲地生活。这里的“浮名”,指的是世俗的名利;“高僧”,指的是修行有成的僧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宝云院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声音的记录,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