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惯参禅不学仙,不婚不宦忽华颠。
前身疑是林和靖,好句多于谢惠连。
投赠颇堪华锦绣,择交当胜佩韦弦。
鸡虫得失何时了,洗耳松风共醉眠。
和答括苍龚彦质
宋代程公许作品赏析
- 诗词原文
不惯参禅不学仙,不婚不宦忽华颠。前身疑是林和靖,好句多于谢惠连。投赠颇堪华锦绣,择交当胜佩韦弦。鸡虫得失何时了,洗耳松风共醉眠。
- 译文注释
(1)不惯参禅不学仙:指不习惯于修行参禅也不学习神仙之术。
(2)不婚不宦忽华颠:指不结婚也不做官,突然变得富有。
(3)前身疑是林和靖:怀疑自己像古代诗人林逋那样隐居。
(4)好句多于谢惠连:表示自己的诗作在辞藻上胜过谢灵运的诗歌。
(5)投赠颇堪华锦绣:指自己的赠答文辞华丽如锦绣。
(6)择交当胜佩韦弦:认为与君子交朋友比佩带韦弦(一种古代佩剑)更好。
(7)鸡虫得失何时了:比喻生活中的琐事烦恼无穷无尽。
(8)洗耳松风共醉眠:形容在松风中洗耳聆听,与友人共醉入梦。
-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年),当时程公许被贬官至杭州通判。他以诗代简回应了好友龚彦质的书信,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比“参禅不学仙”和“不婚不宦忽华颠”,诗人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诗中的“前身疑是林和靖”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品格,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时,诗人将自身的诗句与古代文学巨匠相比,显示出其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通过表达对名利看淡的心态,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和答括苍龚彦质》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更在思想上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解和人生智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