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相呼游冶盘,何妨月下更追欢。
情知一夕秋无价,看彻三更酒未阑。
衰鬓侵愁羞自照,回肠索句大应难。
可能散发扁舟去,一到垂虹亭上看。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诗句解析与译文:
- 山路相呼游冶盘,何妨月下更追欢。
- “山路相呼游冶盘”描绘了一种在山路上相互呼唤、游玩的热闹场景。“游冶盘”通常指代娱乐场所或游乐活动。
- “何妨月下更追欢”意味着即使在月光之下也无妨继续享受欢乐。这里的“何妨”表达了一种对现状的接受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求。
- 情知一夕秋无价,看彻三更酒未阑。
- “情知一夕秋无价”表达了对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一夕秋”即一夜的秋天,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美好的瞬间。
- “看彻三更酒未阑”则是说直到深夜,酒还未喝完。这里的“看彻”暗示了饮酒过程持续到了深夜,展现了饮酒人的热情和放纵。
- 衰鬓侵愁羞自照,回肠索句大应难。
- “衰鬓侵愁羞自照”形容诗人因忧愁而显得憔悴,以至于不愿意自己照镜。这里的“衰鬓”可能指因年龄增长或生活压力而显得疲惫的头发。
- “回肠索句大应难”则表达了创作时的艰难。“回肠”比喻思绪如肠子般纠结,难以平静;“索句”即寻求合适的诗句表达情感。这里的“大应难”强调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 可能散发扁舟去,一到垂虹亭上看。
- “可能散发扁舟去”表示诗人可能选择独自驾船离去。“散发”可能意味着放下世俗的羁绊和烦恼,追求内心的自由。
- “一到垂虹亭上看”则表明诗人希望在特定的地点——垂虹亭——欣赏美景并思考人生。垂虹桥是著名的古桥,位于苏州市,因其优美的景观而著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节夜晚的景色和心情,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山路相呼游冶盘”、“衰鬓侵愁羞自照”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学韵味和哲理意味。同时,诗中的“一夕秋无价”、“看彻三更酒未阑”等表述,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慨。最后,诗中的“散发扁舟去”和“垂虹亭上看”,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人生目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