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楼架蒲牢,其下表奇观。
江连内外流,山列远近案。
烽火日平安,烟霞奉娱玩。
蔽芾南国棠,挺特九秋干。
【注释】
题枕带:在枕头旁边题写。
流阁:楼名,在江苏南京江宁府城内。
蒲牢:即蒲类,传说为东海龙王的九子之一,住在海中。
表:展示。
内外流:指长江、大河、运河等四条主要河流。
案:山峦。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用烟火传递信息,这里指战争。
烟霞:云霞。
棠:棠梨树。
挺特:耸立,突出。
九秋干:指高大直立的树木。
【译文】
枕边题诗带双流阁。
高层楼阁凌波架,下有奇观表四渎。
江水连天内外流,山峦排布远近案。
战乱平息烽火熄,烟霞映照欢乐多。
南国棠梨挺拔干,挺拔矗立入深秋。
【赏析】
此诗作于明正德三年(1508)春,当时诗人任应天府尹。全诗通过对南京江宁府城“双流阁”一带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起势,先从地理环境入手描写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景观。金陵(今南京)地处江南,地势险要,长江、秦淮河等四河水系在此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格局。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远眺四周景色,不禁心潮澎湃。这一句既交代了南京的位置,又为下文对南京美景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南京的自然风光。南京境内山川纵横交错,既有壮丽的江河湖泊,又有秀美的山林草地。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观,展现了南京独特的地理风貌。同时,这一联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安定繁荣的美好愿景。
颈联则转向对南京人文景观的描绘。在南京,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诗人通过描绘南京城墙、城门、宫殿等古迹,以及市民生活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同时,这一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与尾联所表达的和平安宁的愿望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战乱频发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渴望能够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灾难的时代。他通过描绘南京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文景观的深情歌颂,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