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羞看鬓点霜,若云勋业更堪伤。
已甘身向山中老,安得名留海内香。
雅志拟联高士传,倦游慵入少年场。
长吟酒醒凭阑处,更听秋砧答暮螀。
【注释】
览镜:照镜。
鬓点霜:指两鬓斑白。
若云勋业:如同那天上的白云一样,飘忽不定。
身向山中老:指退隐山林。
安得名留海内香:怎么能让名声传扬在天下呢。海内香:指名扬天下。
高士传:指《高士传》。
倦游:厌倦仕途。
秋砧答暮螀(jiāo):秋日的砧声和黄昏时分的寒蝉声相互应和。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退居后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名利地位的淡泊、超脱。
首联两句写诗人照镜自省,自觉衰老,功名已成空谈。“览镜羞看鬓点霜”,这是说,自己年岁已高,鬓发斑白,照镜时不禁感到羞愧;同时,也感叹自己的功业早已如云烟般消散。这里,“览镜”和“愧”字,把诗人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颔联二句写诗人退隐山林的愿望。“若云勋业更堪伤”,意为自己的功勋事业已如浮云一样,不可捉摸。“已甘身向山中老”,表明他已经心甘情愿地退隐到深山中去,度过晚年。这里,“甘”字,表现出诗人对退隐生活的满足与愉快;而“若云勋业更堪伤”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功名事业的无奈与悲凉。
颈联二句,诗人又以拟人化的笔法,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乐趣。他希望像《高士传》中那样,过着清静闲适的读书生活,不再过问世事。“雅志拟联高士传”,意思是说,自己有着高雅的志趣,向往着像古代隐士那样的生活。这里的“高士传”,指的是陶渊明所著的《归去来辞》。
尽管诗人退居山林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但他仍然觉得遗憾,因为他没有能够使自己的名字名扬天下。“倦游慵入少年场”一句,正是表达了这种遗憾之情。这里的“倦游”,意味着厌倦了官场上的种种应酬活动;“慵入少年场”,则是说自己懒散地不愿意参与年轻人的游乐活动。在这里,诗人通过“倦游”和“慵入”两个动作描写,表现出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逃避。
尾联二句,诗人又将视角转向了秋天的景色。“长吟酒醒凭阑处,更听秋砧答暮蝉”。这里的“秋砧”,即秋日的捣衣声;而“暮蝉”,则是黄昏时分鸣叫的寒蝉。诗人在酒醉之后醒来,站在栏杆旁,聆听着秋风中的捣衣声和远处寒蝉的啼鸣,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与季节的更迭。这里的“倚阑”、“秋砧”、“暮蝉”等意象,都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这首诗以诗人退居山林后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自身形象的刻画、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名利地位的淡泊、超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