髑髅如雪混涂泥,浪打沙填晚更凄。
烽警上流兵未解,灰寒中土客徒栖。
怀归日积思鲈切,歌凯风闻集雁齐。
忧患转深头转白,江云不障夕阳西。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年)流寓华州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思乡怀人的心情。

首联“髑髅如雪混涂泥,浪打沙填晚更凄。”描述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髑髅(即死人的骷髅)像被大雪覆盖一样散落在泥土之上,浪花冲刷着沙滩,傍晚时分更显凄凉。这里用“髑髅”比喻战乱中失去生命的百姓,“雪”和“涂泥”分别形容他们悲惨的命运。

次联“烽警上流兵未解,灰寒中土客徒栖。”描绘了战争带来的不安和寒冷,烽火警报不断传来,而士兵们却无法解除困境;中原地区民众流离失所,只能寄居他乡。这里的“烽警”指的是边境上的警报声,“上流”指中原地区,“灰寒”形容寒冷的气氛,“客徒”则是指那些被迫离开家乡的人们。

第三联“怀归日积思鲈切,歌凯风闻集雁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就像盼望吃到新鲜的鲈鱼一样迫切。同时,听到胜利的消息,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欢庆,而听到失败的消息,则会黯然神伤。这里的“怀归”和“凯风”分别表示怀念故乡和听到胜利的消息,“歌凯风闻集雁齐”中的“集雁齐”则描绘了人们在听到胜利消息后的欢乐场面。

尾联“忧患转深头转白,江云不障夕阳西。”表达了诗人面对苦难和忧虑时的无奈和感慨。尽管生活困难重重,但诗人的白发也越来越多。这里的“忧患”和“头转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衰老,“江云”则是指远处的天空或水面上的云彩,“夕阳西”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面对苦难时的无奈和感慨。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整体而言,此诗体现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