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乘此暮江风,数尽南飞几字鸿。
秋水已清天更碧,晓枫未赤枣先红。
诸公轩冕留情处,万里山河拊髀中。
壮志已销思拥衲,饱餐蔬饭想虚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来回答。“登临”是全诗的线索,也是诗人感情变化的起点。“乘此暮江风”,诗人登上高处,放眼远眺,顿觉天地间万物皆入眼帘:“数尽南飞几字鸿。”诗人抬头望天,只见一群大雁正向南飞翔,不禁感叹:人生短暂,如鸿鹄之南飞。诗人由眼前景物引发思绪,进而联想到人世沧桑,感叹人生短促、世事无常。
第二句紧承上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感慨:人生在世,如鸿鹄南飞一般短暂。
第三句写秋水、秋山,点出时令,暗示季节转换,秋天到了。第四句写枫叶,暗示时节更替。“晓枫未赤枣先红,”说明秋天的景色是多姿多彩的。
第五句“诸公轩冕留情处”,诗人想象诸公在官场上的得意情景。这一句中“留情”二字很耐咀嚼。“轩冕”指官帽和礼帽。“轩冕”在这里是双关语,一方面指官位显贵;另一方面又暗指帽子。诗人用一个“留情”两字来形容诸公在官场上的得意情形,既表明了他们的地位高,权势大,也表达了诗人对此的羡慕之情。
第六句是说:万里之外的家乡,如今只能空想。诗人由眼前的美景想到了家乡,又由家乡想到自己,从“诸公轩冕”想到自己的“壮志已销”,最后归结到“思拥衲”,表达作者想要回到家乡的愿望。
第七句“饱餐蔬饭想虚空”,诗人想象在家乡过着简朴生活,吃着蔬菜,过着清贫的生活,但精神境界却很高,与世无争,超然物外。这一句是诗人的自况,也是他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清新脱俗,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
【答案】
示例1:登临(登上高处)
乘此暮江风(面对晚秋的江风)
数尽南飞几字鸿(看到群雁南飞)
秋水已清天更碧(秋水澄清、天空碧绿)
晓枫未赤枣先红(晨霜未降、红枣已红)
诸公轩冕留情处(官场得意)
万里山河拊髀中(对故乡的思念)
壮志已销思拥衲(对现实的无奈,渴望隐居)
饱餐蔬饭想虚空(追求心灵的宁静)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在登高远望之际,看到一片辽阔的江面。在这浩渺无边的江面上,只有几只南归的大雁。这使诗人想起了人生的短暂,于是发出一声长叹:“人生如鸿鹄之南飞。”三、四句写秋天的景色,秋天到来的时候,大自然的颜色发生了一些变化,秋水澄清见底,天空变得格外地碧蓝,而早晨的霜还没有降下来,树上的红枣已经熟透了。五、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景象想到官场上的得意情景,并由此而产生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七、八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表现了他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愿。最后两句,诗人设想自己回到家乡以后的生活。
示例2:登临(登上高处)
乘此暮江风(面对晚秋的江风)
数尽南飞几字鸿(看到群雁南飞)
秋水已清天更碧(秋水澄清、天空碧绿)
晓枫未赤枣先红(晨霜未降、红枣已红)
诸公轩冕留情处(官场得意)
万里山河拊髀中(对故乡的思念)
壮志已销思拥衲(对现实的无奈,渴望隐居)
饱餐蔬饭想虚空(追求心灵的宁静)
赏析:此诗以登高远望为背景,描写了诗人在登高远望之际,看到一片辽阔的江面。在这浩渺无边的江面上,只有几只南归的大雁。这使诗人想起了人生的短暂,于是发出一声长叹:人生如鸿鹄之南飞!三、四句写秋天的景色,秋天到来的时候,大自然的颜色发生了一些变化,秋水澄清见底,天空变得格外地碧蓝,而早晨的霜还没有降下来,树上的红枣已经熟透了。五、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景象想到官场上的得意情景,并由此而产生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七、八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表现了他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愿。最后两句,诗人设想自己回到家乡以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