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崖月馀雪未消,春入富池江上遥。
寒林万木绝枝叶,终日强欲收堕樵。
古屋羁人鬓萧萧,三冬暖曲无炭烧。
掘地作炉煨榾柮,如此为官徒折腰。
苦寒
阴崖月馀雪未消,春入富池江上遥。
寒林万木绝枝叶,终日强欲收堕樵。
古屋羁人鬓萧萧,三冬暖曲无炭烧。
掘地作炉煨榾柮,如此为官徒折腰。
注释:
- 阴崖月馀雪未消:在阴暗的山崖下,积雪已有一个月了,还没有融化。
- 春入富池江上遥:春天来临,富池江上的景色显得遥远而朦胧。
- 寒林万木绝枝叶:寒冷的树林中,所有的树木都失去了叶子和枝条。
- 终日强欲收堕樵:整日努力去收集掉在地上的柴火。
- 古屋羁人鬓萧萧:在古老的房屋里,羁旅之人的鬓发稀疏、飘散。
- 三冬暖曲无炭烧:三个冬季没有取暖用的炭火。
- 掘地作炉煨榾柮:挖地做成一个炉子来取暖。
- 如此为官徒折腰: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只能弯下腰来做事。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官员在严寒中的艰辛生活。首句“阴崖月馀雪未消”,描绘了一幅阴冷的崖边,积雪已一月有余的景象。次句“春入富池江上遥”则转入对春天的描述,但春意却因严冬的压迫而显得遥远。接下来的两句“寒林万木绝枝叶,终日强欲收堕樵”,形象地表达了严寒中的生活艰难,以及官员们必须努力工作以应对艰苦的环境。
接下来四句“古屋羁人鬓萧萧,三冬暖曲无炭烧”进一步描绘了官员生活的艰辛。他们生活在古老的房屋中,面对着凛冽的寒风,鬓发稀疏、飘散。而在三个冬季里,他们没有取暖用的炭火,只能忍受着寒冷。这几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官员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温暖环境的向往和无奈。
最后两句“掘地作炉煨榾柮,如此为官徒折腰”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官员们不得不挖地做成一个炉子来取暖,这样艰难的生活让他们只能弯下腰来做事。这里的“折腰”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因生活艰难而不得不屈身于困境的无奈,也反映了他们的辛酸与坚韧。
这首诗通过对官员在严寒中的艰难生活的描绘,深刻地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官员们的苦难与自然景象进行对比,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诗人还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官员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