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携来幼妇碑,细看一字是褒辞。
触蛮索战吾无此,方信黄家万顷陂。
【注释】
有客携来幼妇碑:有客人拿着幼妇人的碑文。幼妇碑,指《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里提到的谢琰、王蕴之、王珉三兄弟被谢安所杀的故事。黄助教即黄熙,字德润,福建莆田人,曾任国子博士,因与谢安不和而被免。
细看一字是褒辞:仔细观看那四个字,竟是赞美的话。
触蛮索战吾无此:碰到了蛮夷,我就不会去打仗。
方信黄家万顷陂:这才知道黄家的万顷良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黄熙(1902—1958),字德润,福建莆田人。曾官国子博士,因与谢安不和而为人所忌,出为永州教授,后任国子监祭酒。其为人清高自重,与苏轼友善相得,苏轼作《答赵德麟君贶画雀赞》,黄熙作《次韵》。本诗是其一。
首句“有客携来幼妇碑”,点明题咏的对象。所谓“幼妇碑”,是指晋朝王凝之妻谢氏的墓志铭。据史书记载,王凝之的妻子谢氏貌美如花,王凝之想纳她为妾。谢氏的父亲坚决不同意,说:“我的女儿才十四岁,怎能给你做妾?”王凝之只好作罢,但心怀不满,后来竟杀死谢氏父亲。王凝之死后,谢氏改嫁为王凝之妹夫谢琰的妻子。谢琰、王蕴之、王珉都是当时有名的士族子弟,他们以豪奢著称,家中蓄养歌姬舞女无数。谢琰、王蕴之先后娶小妾多人,而王珉却只娶过一个妻子。谢琰死后,谢氏又改嫁给王蕴之。谢氏死,王蕴之死后,谢氏再嫁王珉。谢氏生前死后,都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因此后人称她为“幼妇”。王凝之妻谢氏墓志铭上刻着“幼妇人好”四字,所以后人又称这块墓碑为“幼妇碑”。黄熙在永州时,看到这块碑石,便写了这首诗。
第二句“细看一字是褒辞”,说明黄熙对这四个字的评价很高。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谢氏是一个贞烈的女子。从字面上看,这四个字似乎是在赞美谢氏,实际上却是对谢氏的人格和行为的否定。谢氏虽然美貌,但却是一个没有廉耻的女人;虽然丈夫死了,却仍然保持着妓女的生活方式;尽管只有一个丈夫,但却有三个儿子。这样的女人,当然不是值得称道的。但是黄熙却能这样评价,可见他对谢氏的行为是多么地不以为然。
第三四两句“触蛮索战吾无此”,意思是说,面对蛮夷入侵,我没有勇气去抵抗。这里所说的“蛮夷”,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经常骚扰南方地区,给南方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当时,谢氏居住在建康(今南京),而王珉则居住在江陵(今湖北江陵)。谢氏的家族曾经多次受到王珉的欺凌,但是谢氏始终不肯屈服于王珉的淫威之下。当王珉想要强占谢氏的时候,谢氏就投水自杀了。王珉也因此而感到恐惧。黄熙在这里所说的“触蛮索战”,就是指王珉要侵犯谢氏的事情。“吾无此”则是说,面对这种无耻行为,我没有勇气去抵抗。
最后一句“方信黄家万顷陂”,意思是说我才知道黄家的家产是多么地丰厚。黄熙在这里所说的“万顷陂”,是形容黄家的家产非常丰厚,如同一望无际的湖泊一样。这个比喻形象生动,把黄家的财富描绘得活灵活现。黄家的财富如此之多,以至于可以与历史上著名的地主阶级富豪相比肩。然而黄熙却并不以此为荣,而是对此表示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也是他的一种个性表现。
这首诗通过对谢氏一生的描述,表达了黄熙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社会的丑恶现象需要有人去改变,但是只有那些真正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才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因此,他主张应该选拔贤能之士,而不是仅仅依靠财富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同时他也指出,对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人们也应该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态度,不要被这些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勇敢地去追求正义和真理。